心理学把人分为不同的人格,人格对认识人最有价值。古代就有人格学,说秦始皇是蛇目虎视,具有豺狼之状,曹操是目横而凶,诸葛亮是气定神闲。。。。。孔子,老子各有人格的规格,如此等等,就看到了此人是做事走向,命运走势。
就现实而论,一般人是软弱依赖的,有的人是独立而傲慢的,有是人想出人头地,有的人默默无闻,都是其人格决定的。人格比学识本身还具有难以逾越的地方,就是学识无论如何的外在的,人格是深入血液的东西,人格把人的处事方式规定了,使其自身也难以超越。
有的人格注定是犯罪的,有的人格注定默默无闻,犯罪的人格,分为邪恶,邪恶分为凶险的邪恶,阴柔的邪恶,两种人都会犯罪。一种罪是挑战性的,这就是狂徒的犯罪,有的犯罪是偷偷摸摸的,这就是阴柔的犯罪。这种人看起来是好人,但是常常默默无闻地做坏事。最后会使人大惊失色。
有的人注定是失败的,即使成功也是难以保守的,因为其骄狂,不知道戒备,不知道天地之大,人群中藏龙卧虎,这样的人会激起大众的愤怒,会诱发敌对的力量与之抗衡,这样一个与大众为敌的人是不能成功的,即使成功是不能保守的。最终还是身败名裂。
人格学对人的犯罪,失败,邪恶的研究,可以改造人,使人变成具有黑格尔说的,----具有良好的规定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稳健地占据人心,不会在人心中形成稳固的邪恶的阴影。大众把一个人看坏是很厉害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大众的倾向性都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大众丢弃什么人,谁也不能站起来。大众不是凭着显然的接触,而是凭着常识性的人格认识,就可以判断一个人,这样的人就是大众的价值观念的体现。
为什么大众会对一个人向往或者抛弃?因为其处事的人格。人们最能记住的就是其处事的人格,善是人格,邪恶也是人格。或者说,人们忘记了具体的事情,而不会忘记其处事的人格,这样的阴影一直在大众的心中,这样大众会设置障碍给自己以为邪恶的人,会让开大道给自以为善良的人。
历史把人格遗留在大众的心中,大众判断历史人物,现实人物的依据就是基本的人格,就是善与恶,积极与消极,正义与邪恶,刚直与懦弱,自私与公道,如此等等。一个人最终是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格的规定性的。而且即使是具有一定时间的伪装,最终会露出狐狸尾巴。尤其是邪恶,自私,傲慢,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人格,最初可能是在各种假象中潜伏,最终会其末立现。
人格实际是人的最后的动机,即使是掩饰,最终会显示自身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的规定,就是善与恶,正直与谄媚,愚蠢与智慧,私自与公正。。。。。这样人格实际是人的存在的最后的剩余----留给人的最后的影响,这种影响出自自身,而且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最终记住的不是本人,而是他是什么样的人,就是其人格。
人格具有稳定性,有的是一辈子都是难以改变的,人格具有自我难以逾越的属性,即使是自己能够认识却难以超越,人格为什么如此顽固?因为人格是和遗传,环境,教育,经验,知识,能力,性格综合起来的结果,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但是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人注定是邪恶的,就是罪犯的人格,罪犯即使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可以后悔,却不能改变邪恶的处事方式,这就是说,人格已经是上述多元因素综合起来的东西,所以,人生的目的是改造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世界外在的东西。
有的人勇敢而野蛮,有的人文雅而懦弱,有的人蛮横无理,有的人彬彬有礼,有的人心性凶残,有的人善良克己。。。。。。人格决定了人,决定了命运,希特勒的人格就是邪恶而霸道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霸王的人格。人格决定了其是干什么的,而且注定了其行为的方式,决定了其最终的归宿。
哲学是喜欢思考的人的职业,喜欢思考的人格是静观默察的,喜欢沉静的秩序感,文学是喜欢想象的人的事业,这种人往往喜欢从现实联想。证券行业是喜欢挑战的人的事业,这种人不能安于现实,喜欢狂想不可一世。律师是具有正义感的人的事业,律师把规定性看成是神圣的。医生是慈爱的人的事业,使人减除痛苦是他的幸福。教育是智者的事业,看到人本身的毛病并改变之,别人的成功就是他的快乐。。。。
即使是学术也是带着人格的痕迹的。人是在世界上留下其人格痕迹的动物,人格也是其一生的行为和思想的轨迹,是什么人格,就有什么人生的轨迹。这样不用看人的命运,人格即命运。(元因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