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控制图的选择依据(X-R或X-S和X-MR)
根据主要测量值分组变量的具体情况,可选择X-R、X-S,即均值-极差和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或者选择X-MR,个体-移动均值控制图。
1、分组变量中有大于10个组值,宜于计算标准差,故选择X-S控制图。
2、分组变量中有小于10个组值,选择计算极差,即X-R控制图。
3、分组变量中只有1个组值,则选择个体-极差控制图,即X-MR控制图。
步骤:
分析—质量控制—控制图—个体/移动全距—个案为单元
过程度量:选择“测量值变量;标注子组:选择“编号”
生成两张质量控制图,第一张是均值X的控制图,第二张是移动均值的控制图。上面我们已经完成了数字层面的分析,最关键的则是发现数据的异常和寻找异常发生的原因。
质量控制图的使用规则
既然质量控制图是为了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指标的不正常状态,那么当我们看到上面的图以后,需要观察和分析是不是存在异常的点或异常的变化趋势,如何定义这些异常,需要有一套控制规则:即样本点出界或者样本点排列异常:
点超出或落在ULC或LCL的界限;(异常)
近期的3个点中的2个点都高于+2σ或都低于-2σ,近期5个点中的4个点都高于+σ或都低于-σ;(有出现异常的趋势)
连续的8个点高于中心线或低于中心线;(有偏向性)
连续的6个点呈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偏向趋势)
连续的14个点在中心线上下呈交替状态。(周期性,不稳定)
查资料时发现不同的地方对控制规则有不同的定义,我这里参照的是SPSS里面的规则,具体应该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进行调整。
【论坛广邀专家,每日专人回答经管问题!遇到重要紧急的经管难题欢迎@“论坛答疑”客服专号站内ID,小二帮你快找专家+秒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