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8587 2
2011-06-01
摘  要:企业内控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集团型企业科学管理的内涵。本文通过对N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分析,从企业内控五方面探讨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企业内控,经营失败,原因分析
    N公司由5名股东出资1800万元设立,生产电解金属锰片,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吨。究竟于本地优质锰矿,原材料供应优越。该公司于2003年10月开工新建,2005年8月试生产,2005年11月第一次停产,半年后到2006年6月恢复生产,三个月后的2006年8月第二次长期停产。
    N公司从试生产到长期停产,共生产电解金属锰片产品1200吨,销售收入1100万元,亏损350万元。由于出现严重亏损,扭亏无望,股东会决定长期停产。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近200人解散回家,外省人员发给回程车费,只留下不到10人看守厂房。
    N公司的经营失败有许多因素影响,从企业内部控制及应用指引来看,其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的核心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治理结构。N公司的5名股东分别或合伙办有自己的工厂,日常管理由各股东派出的子女或亲戚组成5人小组进行管理,由大股东的大儿子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并任执行董事,其他4人负责生产、采购、财务等关键环节。N公司虽设有执行董事、经理层,但与股东会之间的职责及权限划分并不明确,职责混乱,其章程并未制定较为完善的议事规则,降低了工作效率。
    2、工资政策。管理人员实行固定工资,第一次生产期间,生产车间按产量实行总承包,工资发放到总承包人,发放情况报财务备案。外省人员每年报销来回车票一次。第二次生产车间工资总额参照第一次由厂里直接发放。停产期间外地人员重回厂工作的,每天补助生活费10元,报销来厂车票,本地人员回家,没有补助。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未交纳五大保险。
    因计划不周,在生产前的三个月就招来了外省工人50多人,来厂后见无事可干,自然心有怨气,后集体诉讼到县劳动仲裁委员会,赔偿误工费18万元。
    3、劳动保护。N公司磨粉车间、焙烧车间生产工艺并不合理,灰尘很大,对生产一线的职工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长期工作极易患矽肺病,虽经过改造但效果并不好,时间长了企业很有可能要支付高额医疗、康复费用。
    4、环境责任。N公司粉尘严重污染了周围桔子园,被园主告诉,索赔20万元,第一笔支付了5万元,官司并未了结,进一步加大了亏损。
    5、企业文化。企业没有工会组织,生产工人为了赚取工资,股东为了赚取利润。在没有经过充分培训就上岗操作,自然生产事故不断,降低了生产效率,加大了生产消耗,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支出。职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没有认同感。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应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1、内部方面。N公司计划每年生产3000吨电解金属锰,纯利润每吨2000元,年利润600万元,计划3年收回投资1800万元。基于乐观的市场判断,在不具备相关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仓促上马,致使生产流程并不配套,产量低,生产成本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执行董事决定更换优质优价锰矿供应商,另找到较低品位、较低价格、含碱很高的锰矿原料供应商,并大量购进2000多吨,使硫酸用量大幅度增加,生产难度提高,日产量下降,进一步加大了亏损。
    2、外部方面。该企业的运行,也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首先,电解金属锰片2003年下半年市场价每吨14000元至16000元,2005年8月投产时下降到每吨11000元左右。到了2005年11月,电解金属锰价格每吨下降到9000元到9500元。另一方面,电解金属锰片的生产要耗用大量的电能,电费成本项目占到制造成本的32%左右。国家为了宏观调控能源消耗,采取不同季节、不同电价的区别政策,将一年之中划分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电价最低,枯水期电价最高,比丰水期要高30%,还不能保障生产用电,这样也加大了联络成本。
    N公司未能充分识别销价下降、成本上升这些重大因素,无法继续生产,只能停产。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要求企业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N公司是新建的生产厂,其单一产品电解金属锰片呈银灰色,是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中间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很大。其产品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的品牌,当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时,公司显得无能为力。
    四、信息与沟通
    N公司的5名决策股东各自都合伙或者独资办有自身的企业,派出的5名子女或亲戚大多年龄不达30岁,经验能力欠缺,而股东与N公司相距有120公里之远,无论是股东之间,还是股东与其关联的N公司之间在信息传导与沟通方面都带来了困难。
    五、内部监督
    股东前期一般一个月左右才到N公司一次,听取生产汇报、检查公司财务,使日常监督留下空白点,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N公司在自身缺乏管理人才的情况下,投巨资冒然进入电解金属锰片生产制造行业,在这个高耗电能、高粉尘污染的国家限制性发展的行业里,仅仅生产经营一年左右的时间,由于亏损严重,不得不长期停业,后来自身实在经营不下去,出租给其他公司经营,教训深刻。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北京:2008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财政部,北京:2010



作者:洪建良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 00:08:47
这个案例很好,谢谢搂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 23:11:36
楼主好人    拿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