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129 11
2006-10-02
最近,社会中现一个热门的词汇——福利腐败,其定义可从以下例子获悉,比如,交通职工免费乘车、电信职工免费打电话、电力职工免费用电、燃气职工取暖做饭不花钱、银行职工买房贷款利息超低甚至全免、教育行业的职工孩子上学不缴或者少缴择校费,等等。我先在这里提出两个问题:第一,这个现象合理吗?我们选用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第二,如果你认为不合理,那么该怎么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0 18:38: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2 21:06:00
[em03  buhel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2 21:07:00

这是很不合理的啊  不过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0 18:39:00
各位,请多多指教呀,帮忙思考一下。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0 21:06:00

借鉴一下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

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内容要信息公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也应该公开,透明,并有第三方的会计审核机构来审核监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0 21:13: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1 14:03:00

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面向大众,其手中往往握手很大的资源,如自来水公司居民用水,电力供应部门居民用电。而部门内部这种福利便宜也是客观存在的。我曾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经常见到公交职工上车后也不投币,然后径直坐在司机旁边,同熟悉的司机聊的火热,到站了又客客气气的打个招呼就下车了。

按理说公共事业单位属于全民财产,其运营应该受到广泛的监督,但是监督是要成本的。按照5楼说的会计审核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这些免费搭车行为(免费用电、乘车、打电话)其成本都是间接计算在广大使用公共事业服务的消费者头上,其成本是很难计算的,例如免费用水,这些员工所使用的水占一座城市上百万居民的比例太小了,因此其用水费用都可以折算在耗损、跑漏项目上。正是因为其所占比例极小,因此其费用在分摊到每一个消费者头上时,其数额就太小了,因此没有多少人对这种现象也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而各个公共事业部门也乐得通过提供这种福利而给广大员工享用。

但是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是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这种现象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