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421 0
2022-07-05
  早在6月23日,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猪价即将涨飞天?四个层面解析生猪运行逻辑》,文中我们提到在目前国内生猪养殖阶段性产能去化进程初见成效的情况下,稳定猪肉供应是今年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的重要任务目标。随着夏季来临国内肉类消费转旺,在需求回暖的利多因素带动下,预计下半年国内猪价企稳反弹,猪价运行区间在18-25元/公斤。

  当时小编还遭到部分网友质疑,然而,无论是期货层面或是现货层面,生猪自6月底一路上涨。据宗迹数据显示,7月4日,生猪主力09合约飙涨8%强势封停,现报22755元/吨。

  随着市场氛围的回暖,当年头均亏损破千的生猪终于翻身了。早先孱弱的猪价缘何能在商品全线大跌的背景下逆势拉涨停?下半年生猪期股策略都有哪些机会?(使用宗迹期货数据:机构主力数据,一键可查)

  一、生猪供给有望缩量,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

  生猪供给较为充足,后续供给有望缩量。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2018-2019年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正常水平的3000万头迅速下滑至2019年9月的1898万头。此后,能繁母猪存栏量触底反弹,产能持续增加,在2021年6月达到顶峰约4564万头。2021年我国猪价下降幅度较大,生猪养殖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亏损,能繁母猪产能自2021年7月环比开始去化。

  截至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92万头,仍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水平。根据生猪养殖周期,生猪供给约滞后能繁母猪供给约10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应的生猪供给在今年4月左右达到顶峰。具体数据来看,2022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为1.96亿头,同比增长14%左右。2022年5月全国生猪出栏环比下降0.2%,是近两年来首次回落。若根据生猪养殖周期进行测算,后续生猪供给有望缩量。但考虑到近期猪价上涨使养殖户二次育肥、压栏等现象增加,不排除后续市场供给再次出现过剩的现象。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后续去化或再次开启。从去化幅度来看,我国能繁母猪产能自2021年7月环比开始去化。2022年4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20%,同比下降4.30%,累计去化幅度为8.5%,存栏量连续十个月环比下滑。由于生猪供给相对于能繁母猪供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国生猪去化速度慢于能繁母猪,2022年4月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0.2%,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5月以来,受国家收储、疫情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反弹,养殖户去产能的积极性下降,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0.36%;涌益咨询样本数据显示,5月能繁母猪存栏为4192万头,较4月环比增加1.23%;上海钢联样本数据显示,5月能繁母猪存栏较4月环比上升1.86%。一般来说,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考虑到目前生猪供给虽出现减少但整体仍较为充裕,若后续刺激猪价的因素弱化,不排除猪价再次回探。叠加成本处于高位,养殖利润亏润幅度或加大。而在此背景下,部分养殖企业资金压力将增加,能繁母猪产能去化有望再次开启。

  二、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生猪价格后续或仍有反复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共经历了四轮猪周期。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行复盘,至今为止共经历了4轮猪周期。2018年5月,我国进入了第四轮猪周期。从猪价波动的幅度来看,2006年开始的前三轮猪周期猪价范围在每公斤10-20元,第四轮猪周期猪价范围扩大到每公斤10-41元。第四轮猪周期猪价涨幅远大于以往,主要系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滑。近期受疫情、国家收储、供需改善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上涨。截至2022年6月10日,生猪价格为15.90元/公斤。

  生猪价格近期上涨,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从产能去化进程来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1年7月以来环比出现下滑,对应今年4月左右生猪供给达到高点。但从猪价走势来看,4月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反而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近期猪价出现上涨一方面是短期因素刺激,另一方面则与市场预期行业供需结构改善有关。从短期刺激因素来看,推动猪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3月以来受上海等地疫情反复,部分地区运输不畅,叠加疫情使居民囤货需求增加,猪肉供需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猪价上涨。

  (2)国家2022年以来多次进行收储,从政策面上对猪价起到了一定提振。截至2022年6月18日,国家今年以来共进行了十二批中央冻猪肉收储。

  (3)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22年5月1日起,暂停省外屠宰用生猪调入广东。该举措短期内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广东省的猪价水平。

  而从生猪养殖市场自身的供需情况来看,猪价上涨主要有几方面:首先,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新生健仔数月环比下降3%,叠加年初疫病高发,仔猪的死淘率相对较高,对应的今年5月左右出栏生猪数量有所下降。其次,面对近期猪价上涨,部分养殖户开始出现压栏惜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目前市场中的生猪供给数量。

  此外,考虑到生猪供给滞后能繁母猪供给约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生猪供给近两年来同比首次出现回落,预计后续生猪供给将有所缩量,叠加猪肉需求下半年有望边际改善,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

  生猪价格后续或仍有反复。近期受疫情、国家收储等因素刺激,2022年4月以来猪价出现上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提高。考虑到养殖户压栏增重、二次育肥、补栏仔猪等行为,不排除猪价后续出现再次回探的情况。但由于受养殖成本提高与国家收储等因素支撑,预计猪价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后续猪价的涨幅空间还需结合产能去化幅度进行判断。

  三、生猪头均养殖利润亏损幅度缩小

  生猪养殖成本处于高位,养殖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南美旱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大豆与豆粕价格进一步走高,价格处于近五年高位水平。考虑到目前国际形势与南美旱情的情况,预计今年玉米、大豆等饲料价格将维持在高位水平,养殖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近期生猪养殖企业亏损幅度缩小。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利润受猪价与成本等因素共同作用。近期虽然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但受疫情、国家收储等因素影响,猪价有所上涨,养殖亏损幅度缩小至6月10日的157元/头,养殖户的去化积极性有所下降。一般来说,一次猪周期开启前,养殖利润要亏损12-14个月左右。(这里我推荐使用宗迹期货数据,机构研报持仓详情实时更新)

  四、猪粮比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收储从政策面提振猪价

  玉米是最主要的猪饲料。在猪饲料的结构中,玉米是最主要的饲料,占比约为65%;大豆与豆粕的占比约为25%左右。

  国家对猪粮比设置了过度下跌与过度上涨三个层级的预警。猪粮比即生猪价格除以玉米价格,是判断国家收储与抛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度下跌三个层级的预警中,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发布一级预警。同时,国家规定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

  我国猪粮比目前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对于猪价而言,近期受收储、疫情等因素影响,猪价有所上涨;对于玉米价格而言,受俄乌冲突影响,玉米价格维持在高位震荡。两者共同作用使近期猪粮比有所回升。6月10日猪粮比为5.56,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6月15日启动了第12次临时储备收储。国家收储对猪价影响有限,主要从政策面提振猪价。从收储的数量来看,相对整个市场,国家收储的规模体量较小,每次约4万吨,而我国每月猪肉消费总量达到440万吨左右。因此,国家收储不能实质上解决猪肉供给过多的现象,短期可以从政策面对猪价起到一定的提振。

  猪粮比后续走势仍有待观察。从历年猪周期的走势来看,若猪粮比跌至5左右,猪周期或见底。去年6月与10月以及今年的4月,我国猪粮比均出现了跌破5的情况。受收储政策托底、疫情等因素催化,近期猪粮比有所回暖。一般而言,在每次的猪周期中,猪粮比可能会出现多次见底的情况,因此猪粮比的后续走势应结合多因素进一步观察。

  五、关注产能去化进程,把握周期向上拐点

  短期来看,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把握周期向上拐点。2021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产能释放,猪价大幅下降。步入2021年四季度,猪肉需求旺季带动猪价走高。2022年春节后,猪肉进入需求淡季,猪价再次回落,叠加养殖成本走高,生猪养殖企业普遍进入亏损状态,资金流相对紧张,产能去化稳步进行。近期受疫情、收储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上涨。从生猪供给来看,结合能繁母猪领先生猪产能10个月,2022年5月生猪出栏同比近两年首次出现回落,预计生猪供给后续有望缩量。叠加下半年需求边际改善,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而新一轮周期的猪价上涨幅度将与产能去化、饲料成本等指标相关。与此同时,考虑到前期压栏增重、二次育肥、仔猪补栏等行为,预计猪价后续可能出现再次回探的情况。但由于受养殖成本提高与国家收储等因素支撑,猪价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中长期来看,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高。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了规模化的发展趋势。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经营能力较差、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小企业被迫出清,加速了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在政策支持、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催化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有望持续,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六、重点公司分析

  (1)牧原股份

  受猪价下行、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88.90亿元,同比增长40.18%;实现归母净利润69.04亿元,同比下降74.85%。单季度看,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6.08亿元,同比增长32.11%;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127.86%。2021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产能释放,猪价下降幅度较大,叠加养殖成本处于高位,生猪养殖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从具体数据来看,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亏损,2021Q4亏损幅度加大。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北美旱情等因素影响,饲料成本进一步走高,叠加猪价处于下跌通道,公司2022Q1亏损环比进一步增加。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2.78亿元,同比下降9.30%;实现归母净利润-51.80亿元,同比下降174.40%。公司2021年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预计出栏将超过5000万头。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近几年积极进行养殖场与饲料厂的扩张。2021年,公司的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122.26%,达到4026.3万头,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商品猪3688.7万头,仔猪309.5万头,种猪28.1万头。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生猪出栏量为1381.7万头,其中商品猪1297.5万头,仔猪80.9万头,种猪3.3万头。根据公司目前的实际生猪产能情况,公司预计2022年出栏生猪区间在5000-5600万头,出栏同比增长24.18%-39.09%。

  公司的养殖成本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致力于完全成本阶段性下降至13元/kg。公司目前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生产经营。通过自繁自养模式,公司对生猪养殖厂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了养殖环境与经营质量,抗风险能力强且成本低。2021年,公司的完全成本为15元/公斤,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第一季度,受饲料成本上行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完全成本略有上升,为16元/公斤。公司表示2022年将通过改善高成本养猪场、提高成活率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将完全成本阶段性降至13元/公斤,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温氏股份

  生猪养殖业务拖累公司2022Q1业绩。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5.90亿元,同比下降13.2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7.63亿元。公司2022年一季度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主要是2021年以来猪价下滑幅度较大,叠加俄乌冲突、南美旱情使玉米、大豆等养殖成本走高所致。公司5月生猪出栏增速放缓,出栏均价环比增加。根据公司2022年5月的生猪销售简报,公司5月销售肉猪132.3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环比下降7.26%,同比增加38.33%;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环比增加10.56%,同比增加15.94%;毛猪销售均价15.74元/公斤,环比增加18.08%,同比下降13.80%。公司5月出栏增速放缓,或由于2021年四季度投苗量减少所致;而毛猪均价环比有所增加,主要系疫情、国家收储等因素刺激猪价上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本内容均整理自公开平台,或者转载授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表明潮讯财经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