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4864 32
2011-06-09
目前的国家社科项目在申报、评审、信息发布流程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望大家能够勇于担当,建言献策,让这个事情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省得这个项目沦落为一些人操纵的玩偶,那样对国家、对社会有害无益,也让大家有种被愚弄的感觉。首先,整个流程要加大公开化程度,一路上都是暗箱操作,难免让大家心里面没有底,其次,评审结果要给予反馈,否则,大家对自己申报的项目连个评估的依据都没有,如果下一年继续报同样的课题,也是对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9 10:16:12
意见最大的人取代佘志远,但结果不得而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9 10:47:21
这个项目一直就是一些人操纵的玩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9 11:08:22
1,增加匿名评审所占的分量,减少、甚至取消会议评审。那些会议评审专家们逐渐转型为提供选题建议、结项审核,逐步剥夺他们的“分配”(分赃)权力。

2,匿名评审的意见反馈给申请者,一方面申请者能有一点长进,另一方面也刺激匿审专家不要太水,太随便。否则会被笑掉大牙。

3,取消以各地社科办公室为组织单位,以及所谓的“跨省投放”。跨省投放纯粹扯淡,因为各地区学科发展不均衡,很容易出现找不到合适审稿人的情况,最后只好外行评审内行,瞎评一气。

4,项目评审改以学科为单位,在学科内部找专家评审。不过,怎样规避熟人、师生、朋友关系还需要再考虑。

5,公布匿名评审结果,以及上会名单,公布批准立项和未批准立项的理由。希望能给那些学霸们一点约束,让他们小心汹涌的民意。

6,限制每项的资助额度,增加自主项数。人文社科项目经费弹性之大,大家都很清楚。每项给个6-8万基本就能完成。现在青年项目15万,无疑会催生繁荣的发票市场。如果分为5-7万/项,那么资助项目会多2-3倍。这意味着更多的研究可以获得支持。

总之,一句话:一个成功的制度是让失败者心服口服的制度。但社科基金现在能做到让未立项者信服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9 11:19:02
4# lmt1982
你对国家社科项目的改革建议非常有思考深度,真感谢你能够贡献这么好的智慧!中国人不缺乏智慧,主要是一些人利欲薰心,自以为自己聪明,其实,那些蝇营狗苟的做法,天下人皆知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9 12:07:10
有些有效的手段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们不愿意去改变,改变后就会损失自己的利益。说白了,私心太重!但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