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建设计划》组建,2000年9月被正式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名誉主任为曾康霖教授,中心主任为刘锡良教授,副主任为张桥云教授、倪克勤教授和曹廷贵教授,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
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研究基地,中心依托国内一流的金融学科实力和建设水平,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合作,组成了一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金融研究队伍,共同致力于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
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全国金融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金融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校的金融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库,全国金融部门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全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基地。
2000年成立以来,中心在金融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心以转型金融理论、金融学说、跨学科研究等为研究特色,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成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等80多项课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0多部;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其中二等奖以上14项;并在重大决策咨询中发挥了相当作用。中心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了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以及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际部门联合培养的突出特点,为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自2001年开始,中心发起并举办了8届“中国金融论坛”,已成为我国知名的金融学术品牌。中心的建设,将对推动西南财经大学乃至国内金融学科发展、金融学研究、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学术交流、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结构
中心研究队伍 中心拥有一支以校内研究人员为骨干,包括国内知名经济金融学家在内的研究队伍。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3名,其中教授16人;兼职研究人员12名,其中教授12人。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曾康霖教授、刘锡良教授、赵德武教授、卓志教授、邓乐平教授、陈野华教授、曹廷贵教授、倪克勤教授、殷孟波教授、张桥云教授、黎实教授、陈滔教授等。校外兼职研究员有谢平教授、李扬教授、王国刚教授、王松奇教授、杨大楷教授、曹龙骐教授等国内知名金融学家。
中心学术委员会 由国内著名金融专家学者组成,是中心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指导机构,负责审议中心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黄达(主席)、曾康霖(副主席)、何泽荣(副主席)、谢平、马庆泉、马君潞、王广谦、江其务、张亦春、李 扬、姜波克、赵海宽、刘锡良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黄达(名誉主席)、曾康霖(主席),何泽荣(副主席)、谢平(副主席)、白钦先、陈雨露、戴国强、李 扬、马君潞、王广谦、宋逢明、唐 旭、夏 斌、刘锡良、陈野华
中心下设机构 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室、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室、保险理论与实务研
究室、金融数量分析与金融电子化研究室、金融法研究室、国际金融预测研究所和行政办公室。
主要专兼职研究人员:
曾康霖:1935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名誉主任和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金融学说、商业银行运行机理的研究和教学。
刘锡良:1956年生,长江学者,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金融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赵德武:1963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主要从事会计理论和财务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卓志:1963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商业保险理论与政策、保险精算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张桥云:1963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银行产品设计、农村金融、存款保险、住房金融。
倪克勤:1952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与外国金融理论和实务,国际理论和政策,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曹廷贵:1954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副主任,现主要致力于金融教学的改革,以及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改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及其改革的研究。
陈野华:1948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证券投资、西方金融学说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邓乐平:1949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殷孟波:1955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冯用富:1962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证券与期货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汇率经济学、证券投资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黎实:1955 年生,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计量经济学与金融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陈滔:1970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保险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健康保险、保险精算的研究和教学。
高晋康: 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法。
史代敏:1965年,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 金融投资数量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应用统计。
李扬:1951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财政理论与政策等。
王国刚:1955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研究。
王松奇 :195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银行不良资产、创业投资研究。
谢平: 1955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实践。
科学研究
中心遵循学术委员会确立的重视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建设思路,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加强对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科体系。在金融学说,转型金融理论和跨学科研究中形成鲜明的特色,产出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 承担课题
2000年至2008年,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项目22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国家统计局等国家其他部委及省部级课题30多项。此外,还承担了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FCO)战略项目基金项目,上海期货交易所、英国保成保险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课题10多项。
? 成果和奖项
2000年至2008年,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贸研究》、《经济学动态》等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银行论》、《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等各类专著50多部;编写教材10多部;完成研究报告50余份。
成立以来,中心共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其中二等奖以上14项。
人才培养
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人才的培养历来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金融人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等都曾就读于我校。
中心拥有一支国内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多以其学术专长享誉国内,作为独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中心的培养层次分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努力为我国金融事业培养具有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中心的人才培养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并根据金融研究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实施新的培养方法,并形成了三个显著特色:1、强化科研训练,研究生都参与中心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培养把握学科前沿和独立研究的能力;2、倡导学科交叉,中心的人才培养有法学和统计等学科参与,涵盖了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为硕士生提供各类实践和学习的机会。《中国教育报》曾就中心这方面的改革和特色作过专题报道。
中心还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学术会议、高水平的学术讲座、邀请外国专家来校授课、实地调研等各类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本杰明教授、麦金农教授,黄达教授、刘鸿儒教授、张五常教授、夏斌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曾先后来访交流。
中心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内外联合,不断加深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先后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局(研究局)、日本冈三证券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英国雷丁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各类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人才培养已形成为国内认可的影响力。
学术交流
中心自2001年开始,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金融论坛”,并致力于把论坛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交流平台。中国金融论坛是由中心发起并主办、旨在聚积全国金融研究的优势力量,开展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实践探索和信息交流的高层次、高水平学术峰会。经过八年建设,现今,“中国金融论坛”立足全国,已成为中国金融界知名的学术品牌,并成功地向着国际学术界拓展。我国知名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金融时报》、《经济学动态》等多次参加并报道“中国金融论坛”。
中心主办过“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银行家论坛”、“现行货币政策”、“金融学课程建设暨双语教学”、“第二届国际智能金融”等国内国际研讨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对资本市场建设、金融改革、金融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金融研究和交流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学术舞台。
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知名专家和国内外机构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多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刘鸿儒教授、吴念鲁教授、张五常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波兰前第一副总理哥哲哥?科勒德克教授、罗伯特?巴罗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夏斌教授等都曾先后应邀等到访讲学。
中心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中,多次赴德法、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
资料信息建设
中心的学术资料信息建设颇具特色。中心收集、整理和评介国内外金融学术资料,编写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文献系列“中国金融年度研究报告”、“金融学术动态”(加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电子期刊群)、“金融文献译丛”和“学术研究动态”,服务于国内金融研究和教学,受到学者们的好评。
中心与校图书馆合作建设的“中国金融信息港”,从事国内外金融信息资料的整理、集成和加工,目前已建立起了包括自1857年以来的报刊题录、电子图书、学术论文、国内外硕博论文、重要评论等若干数据库在内的信息港基本框架。
学校支持中心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发的“中国金融数据研究中心”为中心拓展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围绕基础库建设、数据库技术开发、新学科建设、推广应用、国际数据交换5个目标,努力建立一个为研究和教学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信息系统和国际数据交换中心。
中心页网以动态管理的形式,向外界全面提供中心科研、人才培养、学术动态等信息,是中心对外开放的重要电子信息窗口。
封底:
地址和联系方式
中心地址:成都市光华村街55号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楼18楼
邮政编码:610074
中心电话:(028)87352784
中心传真:(028)87352781
中心网址:
http://zgjr.swufe.edu.cn/ http://www.zgjr.com.cn/
中心邮箱:
zgjr@swufe.edu.cn zgjr2000@yahoo.cn
Address and ways of contacting:
Address:Guang Hua Buiding 18 floor SWUFE Guang Hua Cun Road 55,Chengdu,China
Post code:610074
Tel: (028)87352784
Fax: (028)87352781
Web site:
http://zgjr.swufe.edu.cn/ http://www.zgjr.com.cn/
E-mail:
zgjr@swufe.edu.cn zgjr2000@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