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433 0
2022-07-20
对于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当下市场就存在低价中标的现浇施工价格和工厂生产出来的成本相对较高的PC构件形成竞争态势。

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大的系统,如果从单一的方面入手和管理,比如降低混凝土的用量,包括制订计划向搅拌站下发料单要料或者适当进行实验室优化配比降低用量等措施都属于局部动作。在整个体系中,如果体质没有提升,各个分散的小的成本课题无法给企业的实际经营带来成本管理的质变。所以,精益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倒逼式体制变革。

对于装配式建筑企业来说,成本最低实现的方式一个来自库存量最小,另一个来自制造成本最低。

如果要实现库存量最小,就必须实现JIT生产方式。以丰田为例,在当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倒逼出自己的精益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的就是JIT生产,就是原来的三个工厂后来慢慢演进成的流水化生产模式。

为了实现JIT,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生产批量最小策略和同步化生产。然后要缩短作业转换时间(PC构件快速换模)去促进生产批量最小化的实施。通过后工序拉动去完成同步化生产。

而生产均衡化为缩短作业转换时间和后工序拉动提供了支撑。这些生产过程中信息的传导依托看板管理的模式,并需要与生产节奏匹配的物料供应机制。

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是层层管理深入递进的结果,智能制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为实现这一系列的递进关系提供支撑环境。如果企业本身的管理精进递进环境没有被建构起来,那么仅仅依靠几个系统或者几个机器人,都无法达到最终智能制造要实现的目标。

实现制造成本最低,除去技术和材料的因素,整个装配式建筑企业最核心的策略应该是少人化。行业不断研发新的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用自动化去代替人是一种方法,培养多能工是一种很好实现“人少化”的方法。

很多构件工厂忽略了优化设施布局也可以实现少人化,如果布局不合理,本不必要的物品频繁取用,没有规律的配送等都会让企业多用工。而实现科学的设施布置前提就是生产线设计,现场实施标准化作业,利用IE技术进行现场改善等,还需要在配套的先进生产技术环境中实施。要用人少,单点及整体的效率都是要注重的,即便工厂有一台效率很高的自动化设备,但是制程上的其他生产环节“配不上”它的生产节奏和品质,那么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精益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体质的提升,用条件创造层层支撑的方式可以为装配式建筑企业提供完善有效的成本管控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