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流通经济学
2980 1
2011-06-10
全球化争论中流通产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1)
流通产业的主要变革动力:生产方式的变化,包括灵活性的增加;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的改变;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地理复杂性的增加和生产网络范围的扩展。
(2)
时间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流通产业的结构
(3)
流通产业的基本功能:生产环节上供销双方的中介作用。不仅仅包括运输设施实现商品和物资的流动,还包括这些活动相关的信息的传输和操纵。
(4)
流通产业中的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起着比较明确的作用,而新贸易公司和新的物流服务商的活动范围相对比较广。
(5)
14.3生产/供应链的国际化组织趋势。关键性中介是主要的物流服务商。
市场动力
(6)
流通市场种类差别大,相互间的发展速度也不同
(7)
消费者驱动特征。并将其最终归结为收入水平。(异议?)
(8)
零售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对供应链前端的流通和物流服务需求有很大的影响,并对电子商务造成影响
技术革命与流通产业
(9)
三个标准主导着流通产业:速度、灵活性和可靠性
(10)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60年,大规模流通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规模流通系统,后者基于交通运输网络的迅速发展……依赖于大仓库储存模式……精益生产
(11)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流通中心
(12)
电子商务类型及履行订单的方法
ZF的角色:流通产业的管制与解除管制
(13)
流通产业的基本目的是将供应商网络的不同环节以最大速度和最小成本联系在一起,克服时空摩擦(或将其最小化)。管制与其发生冲突。
(14)
管制的存在形成了流通服务赖以发生的地理空间的不连续性。
(15)
运输和通信系统的管制解除
(16)
互联网管制的困难
(17)
零售:最重要的是零售商区位及规模的管制规划,城郊与城市中心的商业发展政策,以及标签和产品安全管制。(欧盟的例子)
流通产业的企业战略
(18)
从运输公司到物流服务商(Schary and SkjOtt-larsen2001,Beukema and Coenen,1999)传统物流企业、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服务商(如马士基)、以网络为……(如DHLUPS)、以技能为……(Geologistics
(19)
贸易公司:综合商社建立了全球市场和商业情报网络(以日本会社为例)、高端物流机构从技术上控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利丰贸易)
(20)
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国际化(文化上等)
(21)
美国零售企业的非国际化
(22)
零售业跨国经营的两个方向:直销与世界范围采购。
(23)
欧洲零售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24)
零售商进入外国的途径(新店、合并或收购、合作)
(25)
主要零售商跨国策略基于以下的竞争竞争优势:零售形式创新、物流和配送系统、信息化和供应链、低成本资金、最佳方法推广、人力与管理资本、全球采购
电子商务的威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10 17:49:20
全球性转变 不错的一本书  十四章讲了流通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推荐阅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