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全量工商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报告旨在探讨两个重要数据源之间的联系及潜在应用。前者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构建的专业化、精细化的企业信息数据库,后者则是覆盖更广泛范围内的所有类型企业的综合性数据库。
**一、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企库)概况**
1. **样本范围与时间变化:**
- 1998-2006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 2007-201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
- 自2011年起,门槛提升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
2. **统计口径与行业分类:**
- 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学术研究应用价值:**
-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各子学科的研究,如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等领域。
- 通过与其他数据库匹配(例如专利库),为探索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全量工商企业数据库**
该数据库覆盖所有类型的企业信息,不仅包括工业企业,还涵盖服务业、商贸业等。由于其全面性和实时性,能够提供更为宏观和细致的市场分析数据。
**三、匹配与融合价值**
1. **深度研究:**
- 学者们通过将工企库与其他专业数据库(如专利库)进行横向匹配连接,可以深入探讨企业创新活动、市场竞争格局等议题。
2. **综合分析:**
- 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全量工商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能够构建更全面的企业信息图谱,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四、未来展望**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化,工企库与各类其他数据库(如专利库)之间的融合应用将更加广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也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跨库匹配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企业行为及政策效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全量工商企业数据库的匹配研究对于深化学术理解、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更加丰富和深入,为经济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