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402 3
2011-06-16
如题  要求不少于5页 有现成的贴上我会购买{:3_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17 00:12:41
1# Jayhualeehu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7 00:15:27
二、从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实绩比较,看中国上去了没有?  
西方的学者如前面提到的两位美国教授也认为,把中国和“经济方面相类似”的印度进行比较则合适些。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最快的,把中国和日本比,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如前面所述那样,把双方原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国际条件等等非经济制度的因素进行客观的历史分析,并在对经济实绩比较时结合考虑。  
如何对中日两国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经济发展实绩进行比较呢?目前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美国比较经济研究学会执行委员费德里克•L•普瑞尔教授和前面提到的两位美国教授在他们的专著里均主张把下列五个方面作为比较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指标:(一)经济增长;(2)经济效率;(3)经济稳定性;(4)、收入分配的公平性;(5)发展趋势。我虽以为他们提出的这些指标不是很全面,不过也有其道理,而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比较,因此本文拟按上述五个指标来对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实绩进行比较。  
在进行经济实绩比较前有一个说明,鉴于日中两国的币值和汇率在几十年中有了较大的变动,如日元1980年币值只相当于1950年的16.4%,而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58.6%,这样,同样数量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按195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产值为100美元,而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产值则为967美元。为了便于比较并让比较尽量的符合实际,下面各种经济指标,均按195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平均增长率用水平法计算。  
(一)经济增长方面  
1、1950-1980年中日两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  
1951-1980年中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7.6%,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2%,1950-1979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而根据联合国、欧洲和苏联的统计资料,日本1951-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2%,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1.1%,农业生产年均增长2.1%。  
分析看法:(1)1951-1980年两国工业生产增长率差不多,而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中国是日本的一倍多,但由于中国农业比重大,在1979年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占22.2%,(日本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林渔业产值的比重仅为4%)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又比工业低很多,所以综合起来算,就导致中国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均比日本略低;(2)1950-1980年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封锁、威胁这么一个国际环境,如前面分析,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作这样比喻,中国1951-198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像是一个运动员逆水游泳的成绩,而日本1951-198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则象是另一个运动员顺水游泳的成绩;(3)、假如日本也受到封锁呢?目前日本国内石油消耗的百分之九十几是依赖进口。1973年中东石油提价后,日本社会陷入一片混乱,1974-1976年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13.4%.4%,连当时日本资产阶级的报纸也发出哀叹:“日本的崩溃不需要原子弹爆炸,只要停止石油供应一个月就行了!”这说明中国计划社会主义经济比日本的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外部环境相类似的两个时期的比较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2-1957)与日本“经济起飞”头一个五年(1956-1960)经济增长的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即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但在五十年代,我国与苏联、东欧仍有经济贸易往来,并得到他们的技术援助,因此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日本有些“相类似”。“一五”时期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长18%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5%,职工工资增长31.5%;而日本1956-1960年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3.6%,农业生产年均长0.77%,职工实际工资增长22.6%,均低于我国的增长速度。  
(2)八十年代中日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1981-1989年我国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3.2%,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3%,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1.2%,国民收入年均增长9.1%;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1981-1987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3.4%,农业生产年均增长1%,国民生产总值均增长3.8%,美国《华尔街日报》1989年1月23日介绍,1981-198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9.2%,日本为3.9%,美国为3%,欧共体为1.5%。也就是说,连西方也得承认,在八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包括日本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中日两国几种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排列位次的变化  
时 间  
排列位次          1950年          1980年          1987年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产品名称                                                         
钢产量          6          26①          2          5          2②          4           
发电量          5          25          3          6          3②          4           
水  泥          7          38③          2          3          3②          1⑤           
化肥产量          4          33③          8④          3④                     1⑤           
原煤产量          10          9          21          3                     1           
电视机产量          2          ⑥          2④          4④                     1⑤           












注:①为1949年排列位次    ②为1988年排列位次  
③为1957年排列位次    ④为1981年排列位次  
⑤为1990年排列位次    ⑥1958年才始生产200台  
                         1978年居世界第8位  
4、近40年经济增长的比较。根据中国统计资料和日本南洋经济统计月报等资料,扣除物价和汇率变化因素,日本1951-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中国1951-1989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7.7%。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已有100多年,按李琮等学者的说法,日本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五十年代开始进入了高级阶段。据日本大川一司教授等人推算,日本在1870-1913年44年间经济年均增长2.4-3.6%,在1914-1938年25年间经济年均增长3.9-4.6%,又据英国学者A•麦迪森提供的资料,在1870-1913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美国,年均增长4.3%,在1914-1950年间经济增长快的也是美国,年均增长2.9%;再据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经济指标》(1981年10月)和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0)介绍的资料,在1951年-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4%,西德分别为5%、5.1%,法国分别为4.5%、4.6%,意大利均为4.8%,英国则均为2.4%;在1982-1986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长最快的是荷兰,年均增长5.66%,其次为日本3.55%;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琮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一书中指出,“战后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大约分别相当于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2倍或3倍”。这样比较起来,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尽管基础差、起点低,而且曾长期处在外部受封锁、威胁、国内政治经济一度出现失误的情况下,4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超过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来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生产发展方面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二)经济效率方面  
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编写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一书中介绍,1951-1980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中国同期劳动者年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7%。  
分析看法:日本的经济效率比中国高,原因有几点:(1)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一个全面渗透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效率的提高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战后经济效率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大量引进和应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结合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一五”时期我国工业由于从苏联、东欧引进不少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因此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7%,高于五十年代日本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的速度。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由于被封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很少等原因,1957—1975年18年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2.6%,而日本在此期间则总共购买了二万多件技术专利,所以在1955—1973年18年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了9.1%;八十年代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所以1980—1988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4.6%;比六、七十年代有了很大提高,(2)我国劳动者人均拥有固定资产价值一直比日本少很多。1980年我国劳动者总数是日本的7.65倍,而日本1960—197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是我国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4倍(按1950年价格),苏联经济学界认为“日本1960—1975生产率的增长几乎全是(92.7%)由于基金装备率的增长;“基金装备率的变化是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现以农业为例,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生产年鉴》提供的资料,1980年日本平均每百个农业劳动力拥有拖拉机20.8台,联合收割机14.7台;而我国仅是0.23台和0.007台,分别为我国的90倍和2100倍;日本在进入七十年代后,农业机械已经普及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农活的全过程,1951—1980年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而我国大量的主要农业劳动长期都是靠人力进行手工操作,从“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20年间每个农业劳动者年均产值总共才提高了5%;(3)中国劳动者中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一直很大,1980年占75.15%,仅比50年减少18%,1989年仍占60.15%;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比工业低很多,1989年我国工业劳动者人均国民收入是农业劳动者的5.5倍,而日本1980年农林渔业劳动力占就业人数的10.4%,比50年减少了80%,而同期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大增加。1951—1980年日本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7%,农业年均增6%,日本实行产业结构改革,使“就业向生产率增长速度日益提高的部门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提高”。(4)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因素。日本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比中国劳动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如1977年日本就业人数中,具有中专、大学文化的技术、管理人员等脑力劳动者就占42%,而在生产职工中、受过12年教育、中专、大学教育的也占55.4%;而我国农民中,小学文化和文盲占大多数,职工中中专大学文化的也很少,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职工中,技术人员仅占3.9%。(5)其他如我国的经营管理落后等。  
(三)经济的稳定性方面  
1、价格方面。根据日本方面的历史统计资料,日本的消费物价在1950—1985年间上涨了6倍多,年均上涨5.7%;而我国职工生活费用价格在1952—1985年间上涨了68.2%,年均上涨1.6%。  
2、劳动就业方面。根据联合国《统计年鉴》介绍,日本1950年失业人数44万,失业率为1.2%;1970年失业人数59万,失业率为1.2%;1980年失业人数114万,失业率2%;1985年失业人数156万,失业率2.6%;1987年失业率为2.9%;从1950—1987年,失业率一直上升。而根据我国的统计数字,我国1952年待业率为13.2%,1957年为5.9%,1978年城镇待业人员530万,待业率为5.3%;1980年待业人数541.5万,待业率4.9%,1985年待业人数238.5万,待业率1.8%,待业率基本是下降趋势。  
美国保罗•R•格雷戈里教授和罗伯物•C•斯图尔特教授在《比较经济制度学》一书中承认:“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稳定,我们可以得出那些一般结论呢?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这样的传统标准看,在计划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作更有保障,企业风险更小,消费物价也更为稳定”。  
(四)分配的公平性方面  
1、日本的分配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少数资本家的收入和广大工人的收入十分悬殊。以日本制造业为例,1974年日本30人以上企业每个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5.96万日元,根据日本银行《国际比较统计》(1976)介绍,1974年日本制造业337家主要企业当年税后利润9390亿日元,平均每个企业资本家的利润收入为27.86亿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7 16:09:45
4# mingytxia 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