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上月再度创下145亿美元的新纪录,这将促使外界再次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加速人民币升值,并给予在华外国企业更多机会。
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达61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上升55%。推动因素包括出口强劲,以及关键行业的进口被大量替代。
有关贸易顺差的政治辩论,已经引起中国与美国和欧盟关系紧张,而中国国内对外资收购本土企业的反对,有可能加剧这一辩论。
美国新任财长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在他的就任批准听证会上表示,他将劝说中国实行各项改革措施,并要求中国开放金融业,增加人民币的灵活性。
去年7月以来人民币约3.5%的微小升幅,对贸易平衡没有产生影响。
尽管中国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和铜等原材料价格已经上升,但6月份出口同比上升23%,达813亿美元,超过进口,进口增长19%,至668亿美元。
自去年底以来,出口加速和进口相对减速趋势明显,令预期出口趋缓的某些评论家感到意外。
若人民币升值,资本流入将下降,金融系统内累积的流动资金也将减少,因此也被看成令中国经济增长不再过度依赖投资的关键。金融系统内流动资金累积,将推动资本支出增长。
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称,与服务业和公用事业支出相比,中国对出口产业的投资增长要快得多。
中国已宣布多项措施减缓货币供应和投资增长。昨天公布的数据表明,某些限制措施正开始生效。
译者/诸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