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05 2
2022-10-07




       语义含义论并未指明含义是什么认知心理样态。语义意义论是过分哲学化的倾向,不足取。语义信息论是过分生理化的倾向,仍不足证明通过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世界事物的心理状态。语义物象论才是正确可取的,符合人们通过语言交流间接认知世界事物的心理状态特征。


         认知心理学科普遍地采用语义信息的定义。难道大脑各功能区神经细胞系统对世界事物信息加工形成的记忆表征仍是“信息”吗? 显然,人的记忆思维的内在对象已不是“信息”,而是脑神经细胞系统将世界事物信息加工形成的“物象”或“象物”。


        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科研究理论结构各个环节中,大多采用“信息”概念。然而,记忆思维中的对象物,决不再是“信息”;而是经过人脑神经细胞系统对“信息”加工形成的一种意识物质状态,它类似受精卵合成父母生命信息成为的“胚胎”,我将它命名为“物象”或“象物”。即脑神经细胞系统对“信息”加工形成物象状态记忆储存。物象更符合人的感官知觉、记忆、思维的心理状态。物象包括了事物信息内涵。物象学方法划分出不同脑区表征不同种类的物象,这种划分是合理的。


           语义物象理论将有效地解释语言理解产生的肢体操作行为的心理结构。

        表象理论限于记忆领域,并且未联系语义。


        语言意象力实践假设理论,将有效的证明“认知疗法”和通过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世界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都是语义物象力的作用、效果。它将揭示人的思想塑造与语言交流的精神生活的语义物象心理状态。在这里,语义对象的信息不在读者感官阈值范围内,只有语义物象属性发挥心理作用。

语言思维是物象思维的外显表达形式,物象思维是语言思维内在的本质。思维离不开语言的理论模式,但不是否定现有采用语言研究思维的技术,而是奉献一种新的思维研究技术。物象思维技术将对诸多心理学科思维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我们认识世界事物,但是却无法将它们移入头脑中去。那么,我们究竟记忆了它们的什么呢?是通过什么东西记忆着它们的,认识它们的呢?我们记忆着语言文字意指的语义即物象与现实中的事物有没有区别呢?我们应当怎样对记忆思维中的和语言符号象征的即语义中的物象及其物象知识与现实中的世界事物做出区分呢?人类是通过物象记忆、物象思维、语言理解语义物象等内在中介的意识活动,联系、把握世界事物的。


           上节讨论过信息与感觉知觉的差异。信息是纯粹物理学性质的东西。人的记忆对象是感官知觉形成的实体物象,而不是信息。思维对象既不是实体本身,也不是实体信息,而是实体信息形成的物象。因为信息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理解认知过程,不能够有效的揭示认知过程中复杂的思维认识活动。比如,在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认识呈现知识之前,或在人们的肢体做出技术或技巧动作之前,知识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于记忆思维中的?人们为什么能够通过听、读、写的语言文字方式间接地感知和思维认知世界事物?这时人们记忆思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等等。假设有的人认为,人们直接感知到世界事物的信息,思维和记忆着的以及语言文字记载着的也是它们的信息;所以,用“信息”这个名称或概念,是不是能够把人们感知和思维认识中的“世界事物” 与感知觉之外的世界事物区分开来和联系起来呢?


          不能。虽说,信息是物质体的本质存在方式、属性之一,但是,信息的功能是能够在人们大脑的思维信息系统中再现它自身的物质体的形状、结构、状态、运动、性质、性能、关系的物象。信息概念不能解释人们这什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意指间接地感知认知物质体——世界事物,因为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种有声音和形状的可听可见的被感知的物质体;并且信息不能解释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因此,人们应当考虑信息给我们的思维结构系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或什么东西,而这种东西又能够与被感知的世界事物具有同一性。显而易见,信息给人们记忆思维带来了实体、实在者的物象,就如同照片、录音录像。在大脑思维功能作用下,这些“录音录像”既可以被贮存回忆和思考,也可以用语言或文字或肢体动作做出表达。这样,我们把信息在人们记忆思维中形成了世界事物的印象和图像,称之为物象。人们用语言或文字做出的表达,都是对于感知记忆思维中物象的表述,而不是对于世界事物的直接描述。每一个人都能够对世界事物做出不同的描述,就证明了这一点。

信息向物象的转换。信息向知识的内在中介的转换。


          在这里,我们研究“信源—信道—信宿”这个过程就可以发现,“信息”是事物联系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的中介物。“信源”是世界事物。“信道”是实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的感官知觉的神经细胞构成的传送通道。“信宿”才是贮蓄信息脑神经功能区。在这些脑功能区域内形成的物象,已经不再用“信息”来描述了。在这里,信息成为与脑细胞相结合的意识物质体。它们是贮蓄事物信息转换成了实体物象的“记忆痕迹”,并在回忆的时候能够呈现事物的形式与内容相融合的实体物象。


        但是,有的认为信息是认知的中介。他们认为,从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出发,从“信源—信道—信宿”这个过程出发,就可以发现,信息是事物联系的中介。因为从信息科学和信息中介的角度看,进入大脑思维之中的既不是物质和能量,而是一种既与物质和能量相联系,同时其本身又不是物质、能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认为,(4)“信息是认识的中介系统中独立的基本的要素。” 但是,认知对象的信息是不是认知中介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信息的性质,也就是信息是什么,即信息与事物的关系。在学术上就是要给予信息做出一个概念性表述,确定信息的内涵与外延,即给信息下定义。然而,信息定义有近百种之说。这就必然使信息是不是认识的中介,更加蒙上一层阴影。在这里,为了说明信息是认知中介的组成部分、成分的观点,我必须对信息做出如下阐述。


         维纳曾经说:(5)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维纳这句话的涵义至少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没有说明信息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为了进一步说明信息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有必要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做一点分析。宇宙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甲与乙有联系,但甲与丁根本不会有

联系;谁知珠穆朗玛峰与伦敦大街上的宠物狗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在信息角度讲,事物的相互作用是有条件的。换句话说,信宿体的性质决定信道的性能,决定获取或传导何种性质的信息。这是信息传递的原理。它说明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信息都会在它们之间相互传递,在很多情形下则是单向传递的。如我看到了一棵盛开着粉红色花朵的桃树,并可在记忆中再现它们的模样。但是桃树和桃花并未感知“我”(人)的存在。信息的运动就是事物本质的运动。信息在还原显现的信宿体内还原呈现该事物,如电脑、电视机内呈现文字、事物图像、声音、颜色、物体运动等,如我心灵意识记忆中呈现那棵桃花树的物象等。信息在再生性质的信宿体内再生该事物,如植物生命信息GNA、基因在再生性质的信宿体内如植物花、果中获得再生该物新一代植物。动物生命信息GNA、基因在卵巢胚胎获得再生该物新一代生命等。此外,不同种类的信息在信宿体内进行同构,并产生新的事物。如计算机控制系统,还有人脑的思维将事物信息与符号信息进行同构,产生语言信息等等。


        但是,关于分子、基因的信息,在实验室里验证之前,人们并没有获得它们的物理(如结构、关系、性能等)信息,而是由理智的推理判断形成的一种物象,并给予它们名称。这种情形表明,只有我们将信息看成是事物本质的存在方式,信息功能才能得到合理的诠释。


       因为理智可以透过物的形式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想象与虚构神话故事表明,心灵意识能够创造物象,这种可以称之为精神的物象。这些物象可以通过语言符号的媒介作用,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这表明想象与虚构的物象,是精神活动的表现形态。


        认知活动这个由世界事物到语言表达的过程,它是一种巨大的复杂的由外在中介与内在中介组成的认知中介系

统。虽然,我们无法排除信息作为内在中介的理由,但是,认知的中介系统仍是可分为外在中介与内在中介两个部分。显而易见,外在中介绝不仅仅只有信息,它是一种包括认知行为、工具、环境和与感官功能相适应的神经系统物理化学成分在内的多元结构。我把认知活动规定为外在中介。本书只作认知的结构上说明。我把物象规定为认知活动的内在中介。阐明认知活动的内在中介——物象及其向语言的相互转移和向肢体行为的相互转换,以及将语言内容转向实在者的现实世界事物,还有语言指导(语义物象)向肢体行为操作实体事物的转移,这是本书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4)杨富斌:《认识的中介系统新解》《哲学动态》2000年第1期 第17~20页。

(5)【美】维纳:《控制沦》,第133页,陈娟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0-7 18:26:49
点赞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8 06:38:07
Support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