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这个术语至少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由多产的跨领域法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来的。他在发表于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定义如下:
“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commitment),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简单地说,智能合约是由定义在它们身上的不同功能组成的。用户通过触发特定功能的交易与他们进行交互。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都被详细定义,因此用户可以准确地了解他们将要做什么。,IDO代币智能合约系统开发
web3.0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技术应该是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尤其是高性能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比如conflux区块链。这样的技术使得web3.0的网络有了足够的共识系统的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支撑web3.0应用。
现在的大众共识的Web3.0未来,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货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的发展而演进。目前对于Web3.0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核心特征得到了共识:去中心化、主动性强、多维化,是一个全新的个性化的时代。
在Web3.0中,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进行交互操作,并在交互中利用区块链技术,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分配与流通。这样的整个用户交互、价值流通的过程就形成了Web3.0生态。
与将数据存储在单个数据库或云服务商的2.0时代不同,Web3.0致力于实现用户所有、用户共建的“去中心化”网络生态,要么在区块链上运行,要么在点对点上运行。
智能合约是“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交易协议”。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但是,这会导致包括安全漏洞在内的所有漏洞都可见,并且可能无法迅速修复。
这样的攻击难以迅速解决,例如,2016年6月The DAOEther的漏洞造成损失5000万美元,而开发者试图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DAO的程序在黑客删除资金之前有一段时间的延迟。以太坊软件的一个硬分叉在时限到期之前完成了攻击者的资金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