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砸下4万亿造成货币过度泛滥,就因为2008年全世界都在叫嚣金融危机,而发达国家都纷纷出台救市措施,我们根本没有类似问题为什么也要加入到这个闹剧中去?直到现依然让人匪夷所思,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追逐潮流。4万亿买来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整缓期几年执行而已,经济它尊重的是经济规律不是中国法律还可以有那么大斡旋的空间拼拼爹就能搞定。2011持续半年的货币紧缩似乎也没有挡住通货膨胀的肆虐,在粗糙的一刀切政策已及银行贷款潜规则的共同作用下,很多伤不起的公司伤了;特别是那些专注于低端初级产品出口那些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国际市场持续萧条低迷,国内产能又严重过剩,内忧外患似乎要让这些公司停下来,正国外某经济学家形容的那样中国经济就像骑着自行车飞奔的大象停下来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的东部城市彻底生活在盲目投资疯狂中,而中西部正在津津乐道的复制引进这种疯狂,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疯狂已经OUT了,可惜外需不给力国内经济环境也不作美,西部估计又要添些烂尾工程了。可是有人偏偏不相信存在什么疯狂或许他们就是疯狂的受益者,其实在中国产品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它自己的本身,没落的社会道德构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与商业环境,消费者缺乏可用于评价商品价值的主流价值观也为价值扭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急功近利的我们大家几乎都参与了其中,先简单回顾中国人的消费历史吧。八十年代以前没有改革开放有土地承包到户的实施我们一直是计划经济,那时候我们的商品基本是供不应求的,生产企业也是公家的需要用相应的票证或者指标进行采购,那时候有门路就能获得,于是我们仗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四处拉关系找门路。后面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废除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农民的收入开始增加对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开始加大,但是当时国内产能严重不足,商品基本处于一个抢购状态,于是第一代企业家应运而生,个体户与小企业开始登上舞台,由于当时制度不健全商品也紧俏,很多质量问题存在但是被忽略。这些企业家很多投机取巧的人昙花一现,对于当时消费者来说就是对商品的渴望。
九十年代中后期产能得到很大提高,市场经济的一些配套政策机构陆续建立了起来,我们需求开始从日用品转向家电等高级商品上,技术含量高一些企业开始得到发展,低端产品竞争压力开始加大,温州便宜假货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质量问题或者事故消费者留下这样一个经验或者说是结论便宜无好货。
2000年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对外出口成为中国公司的主要业务,在赚外汇的吸引下,接收了西方的人的一些质量标准与规范,一些有前瞻的企业家开始痛定思痛要做质量走品牌化道路。但是老板们也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对品牌的理解开始扭曲起来,广告宣传加价销售,营销几乎等于铺天盖地的广告,没有形象代言人的广告似乎不叫广告,广告不知道传递是什么东西,但是核心没有变那就是我们公司的产品有面子。但是他们很清楚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品牌的背后不是品质与享受而是中国人最在意的东西面子(虚荣)。
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消费观,我们始终对新商品保持向往与渴望(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便宜一定无好货所以对于价格较低的商品有了阴影或者成见,一朝被蛇咬终生怕草绳;一定要有品牌知名度,要大明星代言的,外资更好虽然都知道他们是Made in china,这些都是营销引导的,毕竟中国现在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受各类外来文化的影响目前可谓百家争鸣,但是大多数不登大雅,估计跟美国人灭亡新中国的21条有关吧。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我们的市场日渐扭曲,卖方已经把这种消费取向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乎商品的实际价值跟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严重偏离。我在这里不是探求我们消费价对错与否,因为这些也都是市场发展的一些客观阶段,我要探索的是在这样的消费观念下如何创业,如何寻找创业的契机。
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很明显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开始了减速,随着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控中国经济也将开始回调。整个实业系统要么面临瘦身与洗牌,要么国家打开信贷闸门让大家再来个末日疯狂,当然发生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微乎其微,ZF虽然反应严重滞后但是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证实,首先是汇率目前已经停滞了较快幅度的升值,基本稳定在6.46;另外一个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没有松动的迹象,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房地产流通基本已经冰封ZF与房地产进入深度博弈期,抑制了房屋流动性就抑制了货币的流动性防止了雪球继续滚下去。ZF虽然是姗姗来迟但是由衷希望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判断我认为目前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已到到达了最高位并且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资产贬值几乎不可避免,价格过度偏离造成了价值扭曲的情况坚持不了太久了。前不久巴菲特清空自己8亿美元的黄金资产,黄金是什么东西?巴菲特的解释就是最后的泡沫,他老人家都抛了,你还能攥多久?此时2011年正式宣布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了,花还在你手里吗?手边有没有准备足够多的纸巾?当然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的人来说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到这个游戏中去,门槛太高了,可是我们期盼的不是为了玩这个游戏,我们期盼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对处在社会底层的我们来说一次翻身的机会,一次圆梦的机会,当然一切稳定的情况下。
当前的中国社会商业运行环境渠道诟病难改,社会商业环境成本高企是阻挡在一二线城市创业的一大主要障碍。一二线城市就连小本创业的门槛都太高了,产品不贵就是社会商业系统的运营成本太高了,超市里面买的东西实际上是最贵的,从批发商到超市仅一步就平均加价300%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你付的大部分钱不是在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社会的营运费用,不要相信超市无假货永远都放心,还有天天低价什么的都是误导您的,为什么菜价伤农的同时也在上演菜贵伤民,没道理的啊?这个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商品价值已经不是实际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来决定的,是由城市社会商业运行环境来定的,简言之就是社会成本太高,谁在经营社会我就不说了,但是如果要等到他们来把利益让给人民还是有难度的,资本家是唯利是图的。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目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现状,但是如何改何时改肯定还需要时间,目前忙着打通胀,抑制房地产可以说是如履薄冰,ZF在这个关键时期稍不注意就硬着陆了,东部资产价格高得过于离谱的城市比如杭州可能无法避免硬着陆但是对全国来说基本可以实现大体软着陆,关键就看ZF接下来这3-5年如何操作了。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机会,对于广大创业者来说也是大有可为的,因为商品价值需要回归中国人的价值观也需要回归,未来创业的主题应该是让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