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企业联络,想多了解一些智能工厂的建设情况,以及一些必备基础条件等具体事项。
鉴于,现正在进行的某合作指导项目中,涉及了“科技成果落地的智能化工厂”筹备,所以,不便展示智能化的构建实施。谨以一些智能化前提条件的分享,提示计划开展智能工厂项目的企业,需要打造哪些精益基础,会更事半功倍。
首先,当然就是标准化。
这所说的标准化,是指所有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包含订单传递的设计、包含物料采供的流程、也包含具体操作中每一要素的时间与动作核算标准........
因为,智能化工厂的意义,就在于一切运营行为的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与智能修正。
简单的说,就是客户端订单发出以后,是需要智能化系统的自动根据产能、库存、在产情况,进行评审。然后,根据订单评审的结果,反馈到销售端与采购端,进行下单确认。同时,按照订单的交付时间,自动分配产线相应的生产计划。这样的生产计划,有可能是每日一发的,也可能事每小时一发的,参照的是当前产线的生产数据反馈。
以上,这些都是使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就是不用数据采集到数据池,就可以分析后自动下达指令。所以,这些动作看似复杂,实际智能化的订单评审,到指令的发出,很可能就是“一瞬间”的。
试想,这一瞬间的数据快速分析、决策、反馈......依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供应链上每一点的标准化。所谓,牛鞭效应;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每一点上的随意性都比较大的话,那么数据端的偏差量,肯定会对最终的决策与指令下达,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会在基于区块链互联技术上的特殊性,对偏差数据逐渐放大,直至引发智能化自动修复系统启动。
咱们上边所说的这些,仅是供应链的前端,后端的标准化同样随意性较大的话,智能化的修正也满足不了同时多单生产的交付需求。
这样,交付延误、质量不稳定、甚至设备保护锁定的情况,会在你的智能化工厂中频频发生。
所以,标准化对于智能化,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其实,不仅仅是智能化工厂,需要打造标准化的基础。就算你是一般的传统企业,包含制造业与服务业,标准化同样重要。
因为,标准就是你产能的保证,就是客户订单的保证;
因为,标准就是你过程的保证,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同时,标准也是一切企业运营行为的保证,这一点,你看看上上世纪泰勒大师,你再看看所有“精益屋”“丰田屋”搭建的结构就很清晰了......因为,标准作业就是基石的位置,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石稳健了,企业的各项运营也会更快速的发展了。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本想将其余几项智能制造的精益基础也分享分享的,篇幅与时间的原因,只能等本次合作的智能工厂项目搞定后再说了。
记得,有位管理大师说过“管理者就是唐僧”,要反复的谆谆教导........
管理,就是这样,专业心,婆婆嘴。
再次,提示所有计划智能化工厂的企业朋友,以及传统企业精益转型的朋友,打造“标准作业”,打造“作业标准”,打造“运营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