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产业链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流通环节可分为医药批发市场、医药零售市场两个部分,医药零售包括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其中零售药店又可分为连锁药店和个体药店。2021年医药零售市场销售额达到17875亿元,近几年增幅维持在5%左右,其中零售药店销售额4696亿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6.27%。零售连锁药店数量增长率为13.75%,零售药店的连锁化率持续上升至57.17%。以全国市、县、区来看,市辖区和县级市的零售药店数量已占据全国零售药店总数的70%左右,加上排名前300的县区域,零售药店数量占比达到全国的80%。剩下一千多个县区域拥有20%左右的药店,未来随着连锁药店的布局进一步下沉以及政策催化,排名靠后的县区域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从市场规模累计占比来看,规模累计占比曲线相比数量累计占比曲线更加陡峭。市辖区和县级市的城市市场依然占据了接近80%的总市场,现阶段零售药店主要布局在人口大省以及购买力稍强的市辖区和县级市,预计未来行业连锁化率将近一步提升,并且向下沉市场发展。
药店行业分省来看差异化较大。各省药店数量方面,在2020年至2021年的“两年增量”“两年平均增幅”指标中,表现较为靠前且同时出现的有3个省份,即最先受疫情冲击的湖北省,以及两个人口大省山东和河南。药店连锁率超过50%的省份有20个,其中12个省份的水平高于57.17%的全国平均值。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上海(92.12%)、四川(86.56%)、新疆(78.01%)。市场规模方面,基数较小的西部省份在增幅方面表现较好,市场增量方面,广东省为全国第一,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546亿元。从两年平均增幅角度看,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份涨幅居前,主要源于这些省份规模基数较小并且药店数目增加的带动作用。宁夏以11.58%的平均增速位列全国第一,零售规模从2019年的22.49亿元增长至28亿元,药店数量从2019年的4317家增长至2021年5363家。人均药店消费支出水平方面,近三年各省人均药店消费支出均在300元以上,分别为2019年301.97元、2020年322.21元(同比+6.70%)和2021年332.44元(同比+3.17%。分省来看,江苏、天津、广东等14个省级行政区域高于全国均值。江苏省人均药店消费支出高达440元,位居全国第一。
政策改革促进零售药店向连锁方向发展。集中采购促使医药生产企业的销售资源向医药零售终端倾斜,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药品用量参与集中采购、以量换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会显著增加零售药店的品种,同时互联网、异地医保结算等改革对零售药店带来利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政策、“挂证”行为整治活动、双通道政策以及处方外流政策有利于加速药品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进程,提升零售药店专业化程度。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