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39 1
2011-06-24
随着我国的国际身份从资本输入国转化为资本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然而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正面临着官方债权国而非“藏富于名民”、负财富效应等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对人民币升值的恐惧症。目前媒体和经济学者一边倒的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的呼声中,央行、ZF对人民币升值持续施压,其实有些观点是值得重新审视的的。

我国本身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便于逐步释放货币升值或贬值压力,减少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冲击,使实体经济更好的适应汇率的变动,所以央行、ZF不应对汇率变动过于敏感。有些经济学家害怕汇率提高会加重贸易顺差,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一国储蓄率高于投资率,而不是因为该国贸易品的价格较低。我国是世界上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对于贸易顺差的影响是很大的。国外投资者普遍估计人民币低估 20%~30%。除非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逆转,否则无论中国做出何种不会升值的宣言都是缺乏可信性的。

与贸易项目必须保持顺差的观点相同,人们思想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是:中国必须维持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且外汇储备必须年年有所增加。位居世界第二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中国的民族骄傲。目前,国际理论上通行的标准是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该等于该国三个月的进口(按此标准,中国持有88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可以了)。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早已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所有安全标准。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高度关注国家主权财富。除了令人民币币值自由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本土金融市场外,对外储管理也应该适时转变思路,只是在美元、日元、欧元资产之间转换,并不能真正消除风险,要进一步壮大主权财富。同时应该改善官方债权国的结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说过国家储备要由藏汇于国藏汇于民转变,应该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拓展外汇投资渠道、丰富投资品种,放宽企业和个人的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巩固债权国基础,真正提过本国国民的福利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4 19:31:38
国企加快海外并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