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对当今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好像并没有走出多远。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在甜水中泡大的,感觉不到什么是苦。曾有过一段“忆苦思甜”教育,我们学校没搞到野菜,却搞到了一些地瓜(红薯),辅导员让我们吃了,吃完后问我们好吃不好吃?没想到我们齐声说好吃,结果气的辅导员直说让你们天天吃你们就不再说好吃了。是啊,平日里吃大米白面的,偶尔吃一回红薯或野菜的就算图了个新鲜,现在城里人不也时不时地买点地瓜野菜吃吗?
小时候的农村,成天吃玉米面窝窝头,只有逢年过节才捞着吃一回白面馍,当时吃着这白面馍还真觉着香哎。可后来常吃了,并不觉着香了,却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那感觉了。
平日里我们常喝白开水时不会感觉到其有味道,但是当你先品尝了苦水后再喝,你就会感觉:“哟!甜啊”。是的,总吃甜食的人,是感觉不到糖有多甜的。
所以说,苦也是要比较的,若是没有比较,那就不知道什么是苦。
谈苦,此苦并非五味之苦,并非酸、甜、苦、辣、咸之苦,那种苦无非就是一种味道,一种感觉。这五味的苦有:苦瓜、苦菜、苦杏仁、苦胆、苦酒等。
这里谈的苦,是心苦,有道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白了就是苦在心里,这种苦其实也一种自我感觉,只不过是自已的一种内心感觉罢了。
心苦(以下谈的苦都为心苦),就是一种自我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与自己的曾经做比较。
何以有这种感觉?
下面我草拟了一下平日里我们所普遍认为的苦,你也来看看是也不是?若还有那就烦你来给补充:
对于城里人来说,让其干农活就是苦。
对于常蹲办公室的人,让其参加劳动就是苦。
对于能吃饱饭的人,当其吃不饱饭饿肚子时就是苦。
对于有衣服穿的人,无衣穿时就是苦
对于有房子住的人,无房住时或做房奴的就是苦。
对于有钱花的人,为钱难倒时就是苦。
对于社会来说,孤独者无依无靠就是苦。
对于工作来说,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就是苦。
对于情感来说,感觉被抛弃而对社会无用就是苦。
对于生活来说,感觉过的不如人就是苦。
对于社会公平来说,常常遭受歧视就是苦。
对于环境来说,住在有污染环境周围的就是苦。
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强迫其读书便是苦。
“十年寒窗苦读”,可见读书也是一个苦差。在很多读书人把读书当作一种苦差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剥夺了读书权利的孩子,在他们眼里,能在教室里读书,是多么羡慕和神往啊。
对于坐(骑)惯了车的的人来说,走路,就是苦。
这有个典故,记的有一年一个教育部长在电视上做节目,问学生:你们受过什么样的苦?然后说:“我上中学的时候每月得跑好几趟山路(60来里)回家背干粮,你们受过这样的苦吗”?——该部长把走路当成苦了。
古有 “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知识改变命运”,如出一辙。那个教育部长就是因为体会到了跑山路的苦,故而艰苦读书,最终改变了命运——不再跑山路了。
曾经受的教育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是啊,今天过上了好日子的人们,再也不用为吃穿犯愁了。
苦尽甘来,是的,有的人是先苦而后甜;而有的人是先甜而后苦。人在世上,五味杂陈,难免不经历些世事,倘若一生平平淡淡,也就无有苦乐之感觉了。
虽说苦是建立在自我的感觉之上,但这种比较,多以跟自己的曾经比较,而少有与他人的比较,故而今天就请大家来比较一下:谁最苦?——道出来你心中的苦!(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