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从2003年7月开始,历时半年,系统全面地完成了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业问卷调查,涵盖了绝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投资机构。调查组回收有效问卷190多份,其中包括10家在中国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经过对190家有效样本的分析可以发现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呈现以下十个方面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北京、深圳和上海地区的新增管理资本增长最为迅速;三城市的新增投资额占全年度新增投资额的52%。另外,从开展新业务企业比例和新增投资项目数量等其他指标来看,三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都有不俗表现。
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和网络通讯行业仍是年度风险投资的热点。无论风险投资的行业偏好角度,还是从新增投资项目和新增投资金额的行业分布判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ITC行业仍是投资的最热门行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在今年风险投资热点行业中排名第一。
三、风险投资机构国有控股主导,企业和ZF是管理资本的主要来源。虽然国内风险投资业呈现出控股方式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国有控股和国有独资的风险投资企业仍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资金来源上看,企业和ZF是风险投资管理资本的主要来源,二者提供了风险投资业74%的管理资本。
四、风险投资的阶段分布集中于成长期。通过对企业的风险投资阶段偏好的调查问卷和新增投资项目的投资阶段分析,发现成长期是风险投资机构最为偏好的阶段;并且新增投资项目的50%分布在成长期。此外新增投资项目的单位额度有所增强。
五、项目投资是风险投资业的主营业务;项目分红是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问卷调查显示项目融资、投融资咨询和管理咨询是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已投资项目分红”、“项目退出收益”和“管理咨询收入”是风险投资业主要的和共同的收入来源。
六、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以股权转让为主,项目退出收益率表现良好。由于创业板市场迟迟没有推出,风险投资以境内IPO退出的方式所占比例很小,股权转让方式的退出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形式,占到所有退出项目的82%。从项目退出收益率的表现上看,大多数风险投资项目的累计退出收益率分布在20%以上。
七、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与监管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运营和监管方式对于风险投资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虽然以“项目投资经理管理”方式为主,但是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将“项目投资经理管理”、“设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和“公司委派其他人员”等方式灵活的结合起来,管理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对项目的监管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诸如“派驻董事”、“派驻财务总监”和“派驻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等方式不一而足。
八、风险投资机构与中介组织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业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都有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与风险投资机构配套的相关产业和中介组织体系也不断完善。各地新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不断建立、新的风险投资科研机构不断涌现、各地风险投资协会相继建立等都为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此外,相关的业界会议和学术活动目前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状态。
九、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国内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政策环境在不断改进,但是目前的法律政策环境仍然不能满足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关企业认为“推动科技板及创业板退出渠道”、“风险投资公司所得税减免政策”和“法律法规政策”等发展环境方面仍有待改进。
十、风险投资机构的六大排名。为了增强有关人士对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了解,依据行业调研数据,按照不同标准对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前十名进行了排序。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管理资本规模最为突出;中海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等机构累计投资金额的排名中最为靠前;从累计投资项目个数的排名上看,浙江省杭嘉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机构表现突出;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2003年新增投资项目最多;中海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的2003年新增投资金额最大;从累计退出金额的排名中,浙江省杭嘉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机构最为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