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24 3
2011-06-26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在春秋的战乱时代,无兵就不能保卫国家,无粮就不能生存下去,无信就不能立足世间。粮食是仅次于信用的重大事项。

如果是按照西洋哲学推崇物质,则粮食还要排在信用的前面,人活着,还可以再次建立信用,人死了,信用从何谈起?

两种观念的差异,只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有别,一个从社会整体出发,一国无粮不会让整个天下无粮,一国无信却可能让天下无信。一个从个体、小集团出发,先保住个体、小集团的生存最重要,信用是满足生存需求以后才需要的东西。

历史过去两千余年,部分先进国家的农业进入了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各种化肥、杀虫剂、生物科技、农业机械纷纷登场,粮食产量大增,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余粮可供出口。据统计,世界粮食总产量可以满足世界粮食总需求还有余,照理是不存在世界粮食问题了。可惜事情并非如此。全球当前有十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每年有数百万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2010年第三十届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10年全球粮食产量约在22.8亿吨,今年世界最大产粮国中国的粮食产量预计将减少,受此影响,2011年全球粮食产量有可能低于去年,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或许要改成“团结起来,战胜减产”。减产担心粮食不足,丰收担心库存过高,世界粮食问题其实远非数量多少那么简单。

现实是,就算粮食生产再多,农民也难以得益。因为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价格是掌握在少数公司手里,或者期货交易商手里,农民所做的不过是根据价格信号来安排生产而已。去年西瓜卖得好,不代表今年西瓜也卖得好。去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今年气候干旱粮食减产,但是考虑价格波动,说不定今年还比去年赚得多。据说印度农民经常因为负债过高而自杀,中国农民抛弃田地进城打工,从事农业绝非一项美好的事业。发达国家每年都给农业和农民巨额补贴,农产品贸易问题是世界贸易谈判的难题之一。尽管粮食的国际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上溯到希腊文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粮食匮乏证明它在今日仍然是一个经济学黑洞。

本文的思考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增加视角或许能看到某些前人未能注意的现象。

一、生产领域的对策。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不是产量不足,而是成本过高。成本过高使得销售价格过高,从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被压缩,这是粮食生产过剩与粮食供给不足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手段也只能从减少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入手。
宗旨:各国尽量自给自足。
1、水资源丰沛、温度足够,种植水稻。水稻是单位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只是用水较多。东亚那么多人口就是依赖水稻生活。
2、其他农作物根据各地区特性来培育。温带可种麦子、高粱、玉米、土豆、木薯。特别注意品种差异和适应性。
3、水域要努力发展水产品养殖业。渔业要加以限制。
4、山区努力发展林业。狩猎要加以限制。
具体措施的评价标准:产量;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

二、国际粮食贸易。考虑土地、水资源、光热条件、人口密度,仍然会有部分国家无法自给自足,有部分国家有余粮出口,这些国家是构成粮食国际贸易的坚实基础。
有两种解决思路:1、多余粮食出口到没有粮食的国家。2、多余人口流动到有粮食剩余的国家。
方法一受制于贸易政策(进出口政策)和运输加工成本与最终售价/可兑换资产。很多需要粮食的穷国无力买粮,生产国有粮卖不掉。优点是资金到位,很快就可以筹集大批粮食运到急需粮食的地区,应对临时性的危机很方便。
方法二受制于移民政策(人口流动管制)和流动费用与生活成本/预期收入。非法移民难找工作,容易引发排外主义。优点是就近取食费用低,解决问题较彻底。
中国古代遭遇大灾荒出现粮食问题的时候,如果当局无力赈灾,就只能让民众流动到没有遭灾的地区。如果联合国无力救济饥民,让饥民去粮食产量丰富的国家垦殖农业也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
具体措施的评价标准: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对人口和粮食关系的长期影响。

三、粮食分配与消费。国际贸易只是让粮食从出口国转移到进口国,进口国还要在本国民众中分配这些粮食,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1、计划分配。公共权力占主导,每人都有粮吃。大锅饭似乎减少了激励,劳动积极性下降。
2、市场交易。经济利益占主导,供求弹性高,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灵敏性,穷人没粮吃,社会不安定。
3、慈善活动。穷人有粮吃,募捐收入不稳定,经济可持续性较低(没有公共权力或经济利益支撑),不劳而获容易产生依赖性。
计划分配与市场经济冲突,由于计划分配尚未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因此计划分配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自发状态,需要人力干预,维持这种经济状态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连高收入国家搞福利社会都容易产生财政危机。
市场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生产领域的激励机制,只是农民分得份额较少,需要国家补贴来维持农业生产。不过在分配和消费领域的效果有限,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是一个长期的困扰,市场交易不能让全部的粮食库存都找到买主,经常需要以粮食援助的名义来削减粮食库存,这既包括公共权力,也包括慈善活动。
慈善活动都是扎根于社会道德、宗教信仰,比如伊斯兰教就规定富人应该拿十分之一的财富捐赠给穷人,基督教也提倡信徒捐款,信徒捐赠给教堂,教堂把部分捐款拿来帮助有困难的人,增加信徒,巩固人们的信仰。也就是说,人们只有从捐赠中获得信仰和道德的提升,才愿意支持慈善事业。如果人们无法感受这一点,慈善事业也难以为继。在中国出现的难题是,宗教力量薄弱,社会道德瓦解,缺乏社会慈善网络,大规模的慈善事业不容易开展,人们也不容易从捐赠中获得信仰和道德的提升。在全球范围内,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长期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甚至是现代化的一个象征,尽管美国人自己也讲宗教信仰,讲社会道德,因为商业消费主义的泛滥而给全球留下了相反的印象。考虑到商业消费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融合,慈善活动并非主流价值观念可以理解。

人类的理想是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虽然现代文明可以创造足够的物质财富,却无法让大量的人口吃上饱饭,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了。经济学的盛衰取决于它是打算去解决这个经济课题,还是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解决真实世界的课题,理论再严密复杂,又与炼金术何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6 13:13:12
民以食为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6 13:48:20
华中农大的那帮2逼已经推着中国成为最大的食用量转基因人类实验基地了,还谈什么世界粮食问题,中国人没资格谈世界粮食问题,自己都在做小白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6 14:06:01
转基因技术是美国公司在全世界推广,现在也就是欧洲在抵抗。这两个都是全球农业重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