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例子,或者说是一个隐喻。我觉得精益变革是一个土壤,为什么说他是个土壤呢,这么多年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在推行精益,由此看来精益这种方法论,这种管理思想一定是正面的、积极的。虽然精益这个种子非常好,但是到了不同企业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同样一批顾问,在不用的企业发挥的效果都不同。
这背后就是土壤不通,把种子放到一个适合的土壤里,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放到一个不适合的土壤里面,即使种子再好,他也不会生根发芽。所以我就把精益比喻成土壤,土壤决定种子能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决定了这棵树能不能长大,能不能变成森林。
具体怎么做呢?天行健精益生产顾问建议要从四个方面去破这个局。
首先是破土。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裁判员(领导者)太多,运动员(实施改善者)太少,这种情况带来的就是每个人都在评价你,甚至连员工都会评价你。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让这些裁判员变成运动员,特别是高管。建议大家此时采用一种形式,我把它称为“总经理的改善周”
改善周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这次在企业开展精益的时候,要做好的是总经理的改善周。其好处就是变革是一种体验,不是一种知识,因为领导都很聪明,能够从理性上理解,精益带来的好处。
在精益推进当中理解是没有用的,理解但是做不到是非常无奈的,哪怕5S很简单,你很轻松就理解了,但是就是做不到。所以你要让他体验资源,资源就是各部门的支持。
把总经理拉到改善周之后,他就会发现不可能靠生产线的员工去改生产线的问题,他们要解决的是供应商物料的问题、设备的问题、品质的问题、设计的问题。领导一旦参加这个改善之后,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变革,变革需要的是各部门资源的投入,时间就是最大的资源。
第二,要让领导看到巨大的变化,改善周之后的五天内,能够在局部里获得巨大的突破,要对领导产生冲击。也就说短短的3-5天,我们就利用精益能在一个局部获得一个巨大突破,这种体验对领导是冲击性的,是他从理性上想不到的。
第三,狐假虎威。你只要把总经理拉到改善中,令牌就有了,也就是说总经理都到现场去改善了,那其他高管应该没有理由不去改善,所以你会看到破土。
这一招非常重要,但是很遗憾的是企业精益经理往往不敢要求高管参加,他希望埋头做出成绩之后,让领导看到,以这种方式进行上下级沟通。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你要做出成绩就需要领导支持,你没有领导支持就做不出成绩,由此便陷入了死循环。
所以破这个局就一定要把高管拉到改善上,对顾问来说亦是如此,除非你是非常有经验的顾问,那么你一定知道是从高管破这个局,但一般顾问他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他会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改善。比如说我比较擅长快速换模,那就会做快速换模的改善周。但其中的问题是领导没有参加,全部都是裁判员,你无法获得资源、无法横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