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428 22
2011-06-28


     他是中学校长,却非因教学而出名。
     他创造的奇迹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意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地震之后,他只在纪念日才会被象征性的记起,之后又习惯性的遗忘。
     由他带来的警醒,一直在提起,却从未被铭记。
     于劫难中拯救数千生灵,他已无憾;而汶川之后,各地校舍依旧脆弱如故,他应有恨。
      天堂已不远,愿叶校长走的安详。

逝者叶志平。他是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他所管理的校舍没有经过质量验收,因为没人敢验,这强迫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安全演练与楼房加固。2008年当强震袭来时,他的2300多个学生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丧生。这是一个奇迹,他在奇迹发生时失声痛哭,那一年,他55岁。地震之后他名声大噪,但他不为名利,坚守穷校,直至因病去世,此时,距他创造的奇迹仅仅过了三年,他为之奔波劳累的新校区,刚刚建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8 14:18:09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4:20:43
叶志平校长给我们上了堂好课

“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这所学校名叫安县桑枣中学(仅有初中),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

桑枣中学的校舍决非“铜墙铁壁”,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老师们围在最外圈,像母鸡护卫小鸡一样守护着从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

桑枣中学的奇迹不但为该校2200余学生家长、百余名老师的亲朋所庆幸、感怀,也在当地社会、教育系统乃至全中国口口相传。

桑枣奇迹源自大写的责任。倡导并坚持落实责任的领头羊是该校校长叶志平。此人乃四川省优秀校长,经历大地震考验可谓名不虚传。

从新华社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两千多名师生无一死伤的原因:

其一,叶志平担责任不玩虚活注重实干。桑枣中学实验教学楼,盖楼花费17万元,固楼耗资40万元。楼是前任之前任校长盖的(那时叶志平只是个普通任课老 师),叶志平当了校长,那楼好不好使与他何干?其后用来固楼的40万元,若用于建新楼,那可是叶校长的“政绩”,但叶校长似乎很不聪明,偏偏十几年来一直 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加固……万幸啊!地震发生时,若没有叶校长坚持擦干净前任留下的“烂污”,七百多名正上教学实验课的师生将面临一场怎样的劫难?!

叶志平:只在意娃娃们安全

其二,自从叶志平当上校长,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 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这事有学生觉得好玩,有老师觉得小题大做,可是叶志平不为所动把演练坚持至今。终于,在谁也没有思想准备的5月 12日14时28分,这种紧急疏散演练保佑了全校师生的性命。这么多年间,人们不是没有听闻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围墙没弄结实砸了学生,有的学校仅仅因 为校内**组织不当酿出学生互相踩踏事故。人们不妨想像,倘若桑枣中学的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正系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只挂于墙壁、锁于抽屉,当灾难突 然而至,何谈创造出一项桑枣奇迹,哪里能有那个闪耀着“责任光辉”的1分36秒?

我们天天讲责任,但许多时候,一些人往往在纸上写责任,在嘴上讲责任,在会上喊责任,而不能把责任落到实处。人们都说习惯贵在养成。叶志平十几年如一日,执著诠释的就是“责任在于养成”!

责任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叶志平坚持实施疏散演练时,老师们都有统一的站位,这是教学楼各层的楼梯拐弯处。这个地方学生最易摔跤,老师是成人,可以一 把将孩子从人流中提起来,以避免踩踏悲剧的发生。这一次,除一名怀孕老师被几名男生护送撤离,所有的老师都“钉”在各楼层的拐弯处。

桑枣奇迹是由叶校长和该校全体老师创造的,也是2200余名学生共同书写的。人们在啧啧称奇和赞叹的同时,是否从中真正悟出了责任的含义?所谓责任重于泰 山,原来全靠平时的养成。如果平时就讲责任养成,无数因人为原因制造的矿难、火灾、列车出轨、轮船翻沉、钢包倾覆之类事故其实都可以避免,至少可把损失降至最低。

叶志平:只在意娃娃们安全

上海不在地震带上,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概率低。但如果放开眼界,从避免灾害的角度,桑枣中学的做法和叶志平校长的责任意识仍然 值得学习。上海举行过多次遭受恐怖袭击的演习,但普通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是个不争事实;上海每年夏天基本上都会遇到台风袭击,每年都在普及台风避灾知识, 但每年基本上还是存在人员伤亡现象;还有时常发生的火灾,也不时造成人员死伤……上海的各种灾害不是频繁爆发,但总是离我们或远或近。我们不否认,在防灾 避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面对叶志平校长这个优秀个体,我们还是发现,我们防灾避灾的整体提高仍然有较大空间,我们的各单位或部门有 必要梳理一下:我们的责任意识是否仅仅停留在口头、书面、会议上?我们的各种紧急预案是不是在经常演练?是不是形同废纸?

暮春的午后,坐在安县桑枣中学板房学校校长室里的叶志平校长,黝黑而微胖的脸上已开始不停地流汗。有好心人来说要送台空调过来。叶校长一脸的不高兴:“我怎么能用空调?再热,我连电风扇都不能用!想想看,娃娃们都七八十个人一间闷在板房里上课,热得我心疼啊!”

天气的升温让叶志平很着急,只恨不能让新校园在瞬间拔地而起,好让他的娃娃们都能舒适安心地读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4:21:39
两千多名娃娃,全是“宝贝”

打听了许久,我们最终决定弃车而行,沿着一条泥泞小道走进去,才找 到这所因“最牛的校长叶志平”而闻名天下的桑枣中学。在已变为危 房的学校原址对面,搭就了一片桑枣中学板房学校。板房学校占地很小,走个来回也只需要一两分钟,但就在这巴掌大的地儿,却容纳着34个教室,2500余名 师生。每个教室满满当当地坐着七八十个孩子,因为天热,个个都脸红红的,还有不少孩子拿着本子在扇风。

这些11岁到15岁的孩子,全是56岁的校长叶志平的“宝贝”。

“地震那会儿,我从绵阳疯了一般地赶回来,他们一个都没事!我高兴 得无法相信,急忙让教导主任又点一遍人数,没错!我当场哭了起 来,对大伙儿说,每人发一瓶啤酒庆祝!” 当时,他看到的情景是: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学校里的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最担心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而他的娃娃们,紧紧地挨着 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仅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名师生即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无一伤亡……要知道,学校 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

因为没有学生伤亡,起初桑枣中学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多关注。几天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新华社记 者发现了这个奇迹,更发现了创造这 个奇迹的叶志平。他的故事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从1997年起,多次四处讨钱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地震发生时这座教学楼没有垮塌,700多名 学生全部平安疏散;2005年起,他近乎偏执地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让师生们习惯了在狭小的校园里如何有序迅速地逃生。

叶志平因此被尊为英雄。但如今谈起这些,性情直率的叶志平却哈哈一笑,说:“我是纯属‘歪打正着’!”

叶志平:只在意娃娃们安全

这绝对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谦卑之辞。在桑枣中学师生们的眼里,叶校长就好比一只张着大翅的老鹰,只想为雏鹰的长成挡尽风雨。

为了“安全”,琢磨再琢磨

叶志平的心思,远比他粗犷淳厚的外表,要来得缜密。

近几个月,他非常非常地忙。忙于思考和参与新校舍的建设。其实作为“交钥匙”工程,他完全可以坐等新楼建成,坦然验房收房就成。可是他是叶志平,他做不到让自己不去管不去想这事儿。我们在板房学校见到他时,他刚气喘吁吁地为新学校变电工程的事又奔了一下午回来。

“娃娃们将来读书生活的地方,不好好操心怎么行。”叶志平率直地说,“设计单位的第一张图纸我一看就否定了。太豪华了。虽然建学校的钱是别人捐的,但不能拿别人的钱不当钱啊。我一直主张,安全是第一位,节俭是第二位。”

经 过上百次推敲的新校园效果图如今摆在他的办公室,是他的心头新爱。说着说着,他就忍不住站起来一处一处地点给我们看:“这是教学 楼,这是实验楼,这是学生宿舍楼……原来方案中的玻璃幕墙也被我改为直接用涂料刷外墙了,玻璃幕墙亮晶晶的虽然漂亮,但既费钱又不安全。走廊外的栏杆也改 用不锈钢管焊接,这样一旦再发生地震等事故,一排排的栏杆扶手不会再倒下去砸到人。”

诸如此类的细节,叶志平日日夜夜都在琢磨,不断地 推敲,不断地翻新,想追求万无一失。他还和学校教师集体合计了几项校园建筑安全要 素。第一项是拓宽走道楼梯,桑枣中学将来的楼道将达到2.2~2.3米。第二项是一定要有完备的应急照明灯。第三是在新校园的教学楼之间划出一块区域,涂 上黄颜色,设置为紧急避难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4:22:17
此外,新的学校将有两个并排着的校门,一个专门进,一个只能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一旦有特殊情况,消防车和救护车能在校 园内畅通无阻。 “最近我还一直在想,建筑公司请监理公司监督建筑质量,但监理公司由谁监督呢?所以,为了保证新建后的学校建筑质量,我想新学校我还要亲自监理。”叶志平非常认真地说,“因为,让孩子们在最安全的地方学习,这是我的理想。”

问叶校长,“5·12”打算怎么过?他憨厚地嘿嘿笑道:“我么,肯定又是给孩子们来一场消防演习。这一次,我准备请消防大队配合,将消防车开进我们的板房学校来,正儿八经地演习一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4:27:19
叶校长一路走好,难道好人没好报?愿您在天堂安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