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6-28 19:22 
大致看了看欧阳君山的博客,注目礼,很奇怪的理论。
有时间,请witswang转几篇代表作。
欧阳君山的代表作就是《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及其续篇《天下大势——寄厚望于中华》。《注目礼: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之道》只是《天下事》一书的通俗版。基本内容完全一样。至于短小的代表性文章,要完全了解其注目礼理论体系的文章,好象还没有看到。他的文章主要是他从自己的注目礼理论体系出发对一些具体问题发表见解。
不过我可以将其理论核心线索简述如下:
假设每个人“我”都是自利的注目礼人,即追求注目礼,获得尊重与承认,这是每个人在社会中进行决策的目标函数。而注目礼通常是由别人给予的,因此人最需要的是人。然而别人也需要注目礼,每个人都需要注目礼,于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是注目礼争夺战。
然后由此出发进行推理。
第一步:二人世界,一个人想获得别人的注目礼,可能直接以力服人,大打出手。但是这很难获得别人心悦臣服的注目礼,而且自己也可能同样受伤或被打死。在两个人的社会中,一个人为了获得另一个人的注目礼而把对方打倒,如果打死了,则根本不能获得任何注目礼,因此这一招行不通。
第二步:二人世界,“我”想到以理服人,通过以道理来说服别人,让别人对自己注目致礼。但是这也很难行得通。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最后以理服人,还得变成以力服人。这个世界上确实很难以理服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认为自己的道理正确。
第三步:二人世界,“我”既然以理服人也行不通,那“我”就以礼养人,对别人行注目礼,从而换取别人对自己的注目礼。通过对别人进行注目礼贿赂,让别人也对自己行注目礼。
第四步:如果博弈不止两个人,而是三个人,“我”就处于一个三角关系之中,我可以通过分化第三者,感恩第三者等方式来争取第三者的支持,从而赢得第二人的注目礼。
第五步:上述注目礼争夺战演变到更大的团体就是窝里斗。“我”只跟那些与我相当的“我”斗,从而进行注目礼争夺战。
第六步:当每个人都参加一个小群体,或者说在自己所属群体里面进行窝里斗的时候,全社会形成一个宏观的窝里斗。从全人类或全社会来看,人与人之间其实都在相互进行注目礼竞争。而这个注目礼竞争要得以正常进行,就需要自由社会。每个人都只能以礼养人,通过自己对别人的注目礼来赢得别人的注目礼。每个人在注目礼竞争中实际上非常平等,至少在自己所属的圈子里面是较为平等的。当每个人都以礼养人,相互以礼相待时,就形成了和谐社会,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理想社会。
第七步:当每个人都在社会中不停在进行注目礼竞争,以致于最后人们厌倦了注目礼争夺战,人们开始反思,人们最终发现,其实向外求得别人的注目礼,永远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幸福。于是最终人们发现“足乎己,无待于外”,每个人自己给自己注目礼,不再稀罕别人的注目礼。这时,每个人的人格都获得了圆满,每个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