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77 0
2022-12-05
TRIZ这个方法论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三个挑战。本文主要谈第二个挑战:从工具到体系的蜕变

经典TRIZ内容中,创新原理、物理矛盾(分离方法)、物场模型(标准解)和效应库都是集中在解决问题层面。解决问题属于“工具”层面。而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现今的中国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完整、高效的研发体系。那么作为一个工具级的方法如何与研发体系对接呢?

从技术层面讲

很多课题没有一个满意的技术方案,往往是两个原因:一是该子系统现有资源没有用尽,二是因为整个产品(系统)没有给予这个子系统足够的资源。

前者是利用TRIZ方法,解决矛盾,优化资源的用武之地;而后者,则需要整个系统协调更多的资源。两者相较,后者则更为重要。这就好比飞机的总体设计,不涉及具体问题与零件设计,但却是整个设计当中最重要的。总体设计担负着整个资源的协调与产品整体的把握。如果TRIZ仅局限于一个工具级的方法论,也只能在子系统中辗转腾挪,但无论如何,层次已经确定,终究难有大的作为。

从研发体系层面

如果TRIZ方法要在研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需要与整个研发体系对接,并在整个研发流程中为企业提供支撑!但是,一个工具级的方法又如何与一个体系对接呢?这就要求TRIZ完成从工具到体系的蜕变。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当然注重技术问题的求解,但是,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一两个技术问题就不那么重要了。即便解决了一两个技术难题,往往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也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来讲,科学、系统的规划技术研发方向,从战略层面取得竞争优势才是最最重要的。

对于技术问题来讲,很多课题之所以被逼入两难境地,原因也在于最初的产品预研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研发方向的整体把握是个体系层面的问题,要首先解决。确定了整体的、大的方向后,才涉及具体的研发工作,这个时候才是工具的应用。

从TRIZ的发展角度讲,经典TRIZ工具更多地集中在具体课题的求解上。在课题求解过程中,排除不确定性,优化与调用资源,系统地把握技术课题是关键。因此,比工具应该用更重要的是系统化、流程化的课题求解。但是,这还依然处于求解阶段。最好的医生并非是治疗疑难杂症,而是防患于未然。通过产品预测,从顶端规划产品预研的方向,选择潜在技术难度小的技术路径,做好总体规划才是获取研发战略性优势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