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1-9 09:4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9 10:07:46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9 09:48
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出现劳动力的相对过剩(由某一产业的需求极限导致无法再扩大生 ...
生产率(体现生产力)是没法人为降低的,以为价值规律决定的竞争导致降低生产率就是放弃商品的价值实现,生产者将无法生存。只能变革分配方式,即变单一资本分配成为劳动力参与分配的模式。西方工会与资本家斗争的直接动因不就是以相互妥协的方式调整分配方式吗?没人要降低生产力啊。因为生产力也不是你想降低就能降低的,就如同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也不是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一样。你前面不是也举了欧文的例子说明不能随意削减利润用于再生产投入的比例吗?那50%的利润必然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否则欧文也不会破产了。
正是这种分配方式由单一的按资本分配向单一地按劳动力分配的转变伴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从早期工人经历的工资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到工会组织完善带来的劳动力参与资本收益的分配的状况,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9 10:2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9 11:08:42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9 10:29
生产率(体现生产力)是没法人为降低的,以为价值规律决定的竞争导致降低生产率就是放弃商品的价值实现 ...
如果不是人为改变那是什么改变的?这不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是什么?人们在规律作用下又不是完全被动的。之所以生产率不能降低是因为竞争的客观要求,是人的竞争,不是什么别的物质自己在竞争,并不是谁说它不能降低就不能降低的。分配关系也是一样,以现有生产力水平,当然不能人为地调整为完全的按劳分配,但绝不是说工人不能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正是人们分别争取各自阶层的经济利益,最终才符合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不是一方单方面决定,其他方完全被动地执行,经济利益是各种经济行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体现,因为存在规律的客观性就放弃人的能动性,其实恰好违反了规律。因为经济规律的前提是人们以追逐自身经济利益为目的,抛开这个前提,资本主义社会根本都无法从封建社会里脱胎出来,更谈不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了。
凡是观点都要有依据才有说服力,依据有问题,才能说明观点有问题,而不是直接反驳观点本身。逻辑上的技巧只能是辅助,而不能作为讨论观点合理性的根本方法,因为那只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9 22:15:48
被一些人漠视的“差距”!

一说起收入差距,很多人都看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政企差距、正式工与劳务用工的差距、养老金“双轨制”的差距……这些差距都是事实,都应该通过改革来改善、缩小。

农民工兄弟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摘自《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农民工兄弟的困惑、质疑提醒我们,这是一个不可漠视忽视的差距:资本与劳动的差距——对劳动的不公和必然导致贫富分化鸿沟的初次分配制度造成的差距!

马克思早已研究过这个“差距”。

在马克思看来,决不是人和人之间劳动差别就这么大,而是“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了日益无法忍受的阶级状况,造成了人数愈来愈少但是愈来愈富的资本家和人数愈来愈多而总的说来处境愈来愈恶劣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之间的日益尖锐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90页)。

“这些形式”,就是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行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劳动要素只能换取大约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薪金,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剩余劳动——利润)——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这,就是两极分化的真正根源。

当今的中国,“这些形式”——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行经济模式早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那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劳动要素只能换取大约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薪金,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剩余劳动——利润)——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却“涛声依旧”。这,也就是这些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和可能导致两极分化的真正根源。

不是劳动差别大,而是初次分配对劳动的不公!

农民工兄弟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刘国光教授如是说:

【收入分配不公源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影响最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即使西方经济学家萨穆尔逊都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的是拥有财富多少造成的,和财产差别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摘自刘国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思路》2010.6.30 《中国经济时报》.

北大的黄宗良教授在他的《谈谈十七大报告的创新》中说:

把“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单独一部分,这是以往党代会报告未有过的,而且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包括的几方面内容均为百姓的热望,也是近年来开始实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有几个新的方针政策。同十六大报告相比又迈进一大步。十六大讲的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七大讲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中,强调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但一个问题似无触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是劳动成本补偿,而不参加利润的分配,利润几乎为资本独占,这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利润应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分配,即大家都有分红才是。

黄教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理解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既要清楚工资的性质,劳动获得成本补偿;又要搞清按要素分配的客体——是收益(利润),收益不能为资本独占,劳动要素应该参与分配,享受劳动要素“分红”。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包括奖金、津补贴等工薪性收入)依然是对劳动力成本的补偿,并不是什么“按劳分配”所得(必须走出这个重大误区)。

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现在已经是初级阶段了)劳动者仍然只能得到工薪性收入——劳动力成本的补偿,而不能参加利润(收益)的分配,利润(收益)仍由资本独占,因为资本主义就是这么分配的,所以,“这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

在社会还不具备实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按劳分配”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既应该获得劳动力成本的补偿——工薪收入,还应该参与收益分配——“利润应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分配,即大家都有分红才是”——这才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

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制度因素。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这位农民工兄弟的“质疑”,是对现实中分配不公的不满、无奈、困惑的诉说。

【[温家宝]: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我赞成网友的说法,主要是制度的因素。10:30] 】——[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2011.2.28.)上午9时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文字直播.

“主要是制度的因素”!说在了点子上,点到了关键处!

原来,广大“朱孔孟”们所渴望、无奈、困惑的问题,就出在基础上——现行的初次分配制度并不能为劳动、勤劳致富提供制度保障。

如何解决差距不断扩大?怎样走向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早有交代: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通过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分好“蛋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提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发展的课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分配的课题——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分好“蛋糕”。

在这个大家并不陌生的论断中,小平同志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亮出了一些人很不愿意看到的字眼:就是在分配上要逐步消灭剥削。

共同富裕、劳动、勤劳致富,就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必须从初次分配这个基础做起,逐步消灭剥削,变革劳动、勤劳不能致富的分配制度,创立让劳动、勤劳能致富的分配制度,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供制度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0 13:40:23
我知道这个思想是朴素且直观的,但必须从经济学理论上得到佐证,从理论上讲,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还没证明这一点(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努力呀雄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0 14:45:23
  “ 盼铁成钢提出:党的十五大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提出,标志着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诞生。认为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明确了分配的对象——收益而不是别的东西。”

你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资本主义早就这么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21:58:52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这个大家并不陌生的论断中,小平同志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亮出了一些人很不愿意看到的字眼:消灭剥削!

就分配的课题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

在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情况下,消灭剥削,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援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手段,只能通过分配制度的变革、创新,改变对收益——“增量蛋糕”的分配——逐步减少、降低资本要素所得,逐步增加、提高劳动要素所得,通过创立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制度来保障劳动、勤劳也能致富,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才能逐步缓解差距悬殊,才能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22:53:45
龚民 发表于 2011-7-1 08:00
紧跟D一般说来是无错的,但历史也告诉人们,当D出错时、盲目紧跟尾随者不过是在推澜助涛。按劳分配是公有制 ...
基本赞同这位网友的看法。“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理论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一种大退步,或者说是退三步进半步的”进步“。它与“按资分配”理论乃“一丘之貉”。不管你怎样说,资源占用的不公平,就意味着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08:31: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08:35: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08:3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5:42:59
龚民 发表于 2012-1-12 08:31
这东西还要证明什么?公有制中委派的高管从所有权上享受大的蛋糕,而员工从劳动中享受劳动工资, ...
你觉得光喊口号就行的话,随便你了。
理论就是理论,没证明就是没证明。要证明这个东西很难的,还要跨越劳动价值论,你觉得容易,你来,成功了我第一个为你鼓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5:44:05

不是劳动差别大,而是收益分配不公!



从国企、央企高管们的“效益年薪”、“股票期权”看公有制领域内的收益分配不公!

据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日前亚洲博鳌论坛“公司治理:危机的教训”分论坛上称:去年央企一把手的薪酬平均是58万元(税前),薪酬的结构为资本年薪加效益年薪,少数上市公司有股票期权。

如果把“资本年薪”当成高管们的“劳动力价格”——“成本”的话,那么,“效益年薪”这种“犒赏”就颇有些“劳动分红”的意味,和别的员工毫无区别,高管们是凭“管理”劳动获得这份“犒赏”,是劳动要素分享到的“收益”。

同是国企、央企的员工,包括农民工等临时工在内的其他员工,都是凭劳动挣钱,都是“效益”的创造者,却不能获得这份“犒劳”——高管们与其他员工之间的这种差距,不是劳动差别大,而是收益分配不公!

“股票期权”其实就是以资本的名义获取“资本分红”。国企、央企的高管们与所有的公民一样,都是公有资本(资源)最终所有者的一分子。他们能以资本的名义获取“资本分红”,参与收益分配,而同为收益创造者的其他员工以及同是公有资本(资源)最终所有者的其他公民却不能——高管们能获得这份收益分红,不是劳动差别大,而是收益分配不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7:3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2 17:26:06

以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为指导,变革、创新收益分配方式、制度,为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做出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收益分配问题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是正确的,必要的”。“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摘自1953.10.4.中央的“指示”.

“一般的原则是: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摘自1953.12.16中央的“决议”.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对建国初期围绕两个“逐步”——逐步“提高劳动报酬”,“逐步减低生产资料的报酬”探索的理论总结。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道理”突出讲了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基本课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课题,发展的课题;“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分好“蛋糕”的课题,分配的课题。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为解决好“这个道理”中关于分好“蛋糕”的课题——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一重大课题找到了正确答案。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摘自 国发〔2013〕6号.

资本要素独占收益——旧的、只能富资穷劳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是阶级社会、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两极分化的基石。

不动摇这个基石的分配制度的“改革”,都是只能是在这个基石上的改良,而无论何种改良,或许或多或少能够扬汤止沸,但都无法改变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更不可能改变两极分化的结局。

当今面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践“这个道理”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对分好“蛋糕”做出制度安排的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5:04:40
qi509 发表于 2012-1-10 14:45
“ 盼铁成钢提出:党的十五大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提出,标志着劳动要素 ...
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社会中会出现和产生新的积极因素,这样的积极因素,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借鉴和应用。

既然您说的“资本主义早就这么干了”,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5:22:35

    十五大讲的明明是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诞生的本是全新的收益分配论。然而受各种误解、曲解的误导,都只提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收益”这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被硬生生给抹掉了。


    “收益”这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就这么被莫名其妙地抹掉了,经过一番阉割,不仅使得这一理论思想毫无自己的特色可言,而且严重糟蹋了这一理论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5:35:54

    十五大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提出,标志着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诞生。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所创立的全新的收益分配论”是与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绝然不同的收益分配论,是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分配制度改革实践,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既不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前提下的劳动成果的资本化——例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作价入股,获得分红,更不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前提下的部分劳动要素的资本化——只有部分劳动例如高管、高知们的管理、技术劳动获取股份、期权参与分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同于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改良!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怎样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道理”突出讲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基本课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课题,发展的课题;“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分好“蛋糕”的课题,分配的课题。

用什么方式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解决好分好“蛋糕”的课题?


通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逐步消减资本的所得,逐步提高劳动所得。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这个道理”关于分好“蛋糕”的课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摘自 国发〔2013〕6号.

资本要素独占收益——旧的、只能富资穷劳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是阶级社会、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两极分化的基石。

不动摇这个基石的分配制度的“改革”,都是只能是在这个基石上的改良,而无论何种改良,或许或多或少能够扬汤止沸,但都无法改变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更不可能改变两极分化的结局。

当今面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践“这个道理”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对分好“蛋糕”做出制度安排的改革。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全新的收益分配论”是与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绝然不同的收益分配论,是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分配制度改革实践,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19:51:45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3 15:04
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社会中会出现和产生新的积极因素,这样的积极因素,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借鉴和应用。

既 ...
如果你不明白,那就烦请你解释一下何为“劳动要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23:48:51
qi509 发表于 2013-4-13 19:51
如果你不明白,那就烦请你解释一下何为“劳动要素”?
生产要素,归结起来就是两大要素:资本要素 和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物力要素。
例如 原材料、设备设施、场地和所应用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专有配方、创意策划方案等等)。

劳动要素,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人力要素(人的智力和体力)。无论是高管们的经营管理性劳动、科研技术人员的科研技术性劳动,还是操作工人操作、门卫的看护、清洁工的清扫……都是劳动要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7660&page=2

再问问您:
既然您说“资本主义早就这么干了”,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7660&page=5&from^^uid=3487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4 00:09:17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3 23:48
生产要素,归结起来就是两大要素:资本要素 和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物力要素。例 ...
好。既然劳动要素就是:人的智力和体力。那请问: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不是由人们的劳动要素参与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5 12:29:12
qi509 发表于 2013-4-14 00:09
好。既然劳动要素就是:人的智力和体力。那请问: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不是由人们的劳动要素参与进行?
“那请问: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是由人们的劳动要素参与进行?”


请看清楚了,要不您再仔细看看再说?这里说的是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与劳动要素参与生产是一码事?

主帖认为,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新的收益分配论,认为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而您说“资本主义早就这么干了”。既然如此,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为啥不肯把“资本这样早就这么干了”的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事儿说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5 12:34:07
如果把要素价值论贯彻到底,则应该承认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都是生产要素,承认人力是资本,资本也是资本,进而,承认劳资双方都参与了生产,都参与了投资,都应该享有企业的利润。



如果认为,人类的生产是广义人力+自然力,那么,其中自然力的贡献,应当属于宇宙,或者属于全人类。
-----------在学术上无私地理性地把逻辑贯彻到底,则结论就是如上,就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劳动是人力的运行,而人力的运行是对各种自然力的掌握与运用,人类劳动=人的运动≠(人力+自然力)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还认为,资本不创造产物,不创造产物的价值,惟有人类劳动创造价值。

---------那么,大家可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上观点,可以不采纳这些观点,但,无论采用哪种观点,都需要在学术上无私地把各种逻辑给贯彻到底,对吧。
-------------------而只要无私地把任何逻辑贯彻到底,则到头来,都得客观上回归劳动者,对劳动人民有利,都是肯定人类劳动而逆反资本、私有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5 20:24:47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5 12:29
“那请问: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不是由人们的劳动要素参与进行?”
你“分配”的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6 12:44:32
qi509 发表于 2013-4-15 20:24
你“分配”的是什么?
【你“分配”的是什么?】又问这个了?告诉您吧,我不是管分配的,什么都不是我分配的。

主帖认为,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新的收益分配论,认为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而您说“资本主义早就这么干了”。

既然如此,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我不是管分配的,什么都不是我分配的。 您还是先说说 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然后再问别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6 12:46:56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6 12:44
【你“分配”的是什么?】
既然如此,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你“分配”的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9 21:20:25
qi509 发表于 2013-4-16 12:46
“既然如此,那么请问?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backcolo ...
没看到楼上的回复吗?

再次告诉您:我不是管分配的,什么都不是我分配的。
您还是先说说 早在什么时候、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然后再问别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9 21:47:07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9 21:20
没看到楼上的回复吗?

再次告诉您:我不是管分配的,什么都不是我分配的。[/ ...
你既然都不知道“分配”什么,那还问我“哪些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过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干什么。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不是由人们的劳动要素参与进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9 23:01:08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3-4-13 23:48
生产要素,归结起来就是两大要素:资本要素 和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物力要素。例 ...
资本是天然存在,无需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吗?
就以你举的知识产权而言,是天然存在的吗?
所以,所谓不同要素,诸如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只是从“生产”来看问题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问题的。如果涉及所谓分配,那么就要从人际关系看问题,从分工角度看问题。有人提供同时有人愿意购买,那么,所提供的,不过三种东西:过去劳动的成果(资本、土地、技术等,广义的还包含消费品);当前劳动(即劳务);未来的劳动(即劳动能力)。人力资本比较特殊,它是过去劳动(学习、培训、干中学的成果),同时又作为未来的预期的高效率劳动的劳动力出现的。
“按要素分配”,其实都是“按劳分配”。人们为了区别现实中劳动的不同形式,才造出了各种说法,诸如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但这并不等于说本质不同的东西参与“分配”,只是本质相同的东西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分配”。
多说点,分配这个词语,俺认为不应滥用。分配,是指权威进行的拉郎配,诸如家长给孩子分东西、ZF财政收支等等。凡契约或者交换时,那不叫分配,契约里有“分”,但没有“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