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2017-2022)  三级指标公开!
中国幅员辽阔,省际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反映在多个方面和层面。2011年,我们测量出内地30个省份CEO管理自主权的差异,并探索了它与宏观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成果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张三保、张志学,2012)。其中,制度环境指标主要来自樊纲教授主导研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以及世界银行中国营商环境调查。彼时以降,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构建一套契合中国国情的制度环境指标体系,以助力中国情境下的宏微观结合研究?这一设想,当时也受到INSEAD陈国立教授的认同。
2018年,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中,我们系统总结出中外主流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客观数据开展量化评价。评估结果发表于《经济管理》杂志(张三保、康璧成和张志学,2020),并首次发布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论文和报告公开发表或发布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省份关于指标体系、测量方法、数据效度等方面的反馈,以及学界同仁对于更详细数据的请求。
为完善上述薄弱环节,鉴于“十四五”规划纲要没有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基础上就营商环境增加新的建设目标,我们继续以“市场、政务、法律政策、人文”四种环境为一级指标,并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调整了法律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下属的二级指标及其权重,更新了多数三级指标的测量方法,统一了各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实际年份。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当时可获取的最新指标数据,我们在2021年中秋正式完成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1》,逐年评估了2017~2019年中国内地省份的营商环境情况(张三保、赵可心和张志学,2022)。
2022年3月以来,我们以2021年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相应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调整了个别指标的数据来源,并对2017~2020年内地31省份营商环境进行了重新评估,最终获得本报告中的结果。
本报告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营商研究联合课题组精诚协作的结晶。课题组由北京大学张志学教授和武汉大学张三保副教授领衔,核心成员包括:李雅婷、陈晨、赵可心、陈堰轩和赵雪婷,其余参与成员按贡献度排序如下:张梓萌、张彬、王子强、张安琪、王明璐、岳晓松、刘阳、朱文涛、周于琳、张静怡、严铁怡、刘怡然、李若婷、崔智柯、匡宇驰、包聪奕、都乾坤、王昊哲、马俊辉、李嘉雪、吕奕璇。
最后,本报告得到张三保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营商环境、总经理自主权与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基础观与高层梯队理论整合视角下的多层次研究”(72072137)的资助,以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胡广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教授及时、无私的数据支持,特此致谢。本报告属于学术研究成果,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或立场。文责自负。欢迎关注和引用本报告。
压缩包数据主要包括:
1. EXCEL版本的运营商环境评估数据集
2. Word版的详细的指标说明
3.
张三保,康璧成,张志学.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J].经济管理,2020,42(04):5-19.DOI:10.19616/j.cnki.bmj.2020.04.001.
来自张三保这篇2020年的论文原文。
 
论文原文摘要:
 这是指标体系,太大了,只截取了一部分
这是指标体系,太大了,只截取了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