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的假设前提中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货币中性。
这句话有问题,假设前提应该是公理性假设的意思吧,那只能保留理性预期作为前提假设了。
市场出清只是研究方法而已,直接把人们能够观察到的变量作为市场供求均衡量,只是一种处理,不具备描述性的含义。自70年代开始,宏观结构模型基本上都具有市场出清特征了。
货币中性,这个是一个结论,最多是命题或者引例层次的东西。3楼的解释过了,我作点补充。
1、货币中性与否是指货币供给是否会影响实际变量。要使货币非中性,就要使货币起到作用。流行的思路是货币会提供交易服务从而产生效用,或者人们受到交易摩擦而不得不持有货币,这样货币就能影响实际变量了。
2、货币中性有时候也借指货币供给冲击是否能产生合意的冲击反应,其中尤其是正或反的Philips曲线、产出持续性这类表现。要让货币冲击表现出符合经济意义的预测结果,就必须引入货币冲击的传导机制了,也就是如何为模型引入货币非中性。
3、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传导机制是利率机制,根据Fisher方程,这时就必须要求价格不灵活调整,否则价格变化将通过Fisher方程抵消掉名义利率的变化。要使价格不灵活调整,就要求价格黏性。另一个机制是工资黏性,这主要是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就要求实际工资不产生过多的波动。
以上喃喃自语,主要是梳理思路,复习已有的知识,没答到点子上,请大家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