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68 7
2011-07-01
语言或者一个词汇有时描述世界客观现像并不是很可靠的,本身按语法形成的一些语言词汇,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总结,然而这种总结抽像掉了很多因素的,由于语法习惯,我们通常是察觉不到的。有很多时候诡辩就来自利用语言描述把现实事实彻底的偷换掉,我们总觉得他是诡辩,可又不知道原因在哪的。正如一个人怎么用语言来描述一个女人,都没有看见她具体和详细。

       如:文字语法层面的“需求”,第一它潜逻辑,包含了消费者预先知道“信息”,可问题是消费者很多时间“预先”是不知道的,要看到、听到才知道。第二、消费者的范围,显然不包含乞丐,或者买不起人的。或者不愿意付这么高价格的人(当然价格低一点,他们是愿意的)。如:有谁能拿空气买钱的,但每个人需要空气确是毫无疑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供求关系也是要加限定条件的,实际上更准确的描述确不是供求关系,而是交换关系。


  因此更准确的描述经济上的这种“需求”应该“付出代价下愿意选择的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1 22:21:03
又如,某个人的哥哥再会说话,语言能力再强,再怎么对他弟弟描述一场球赛,实际上也没有他弟弟亲自去看一场球赛,了解更详细具体。
   另外,每个人默认的潜逻辑,有时是不一样的。如:你去银行取钱,钱包掉了。回家与你妻子商量,你认为是路上掉了,你妻子认为是银行掉的。
   你说不可能。但接下来你妻子说,如果你是在银行掉的钱包,别人捡到了会还你。

   在这里你妻子的潜逻辑,是别人捡到钱包会还你。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潜逻辑,是因为她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而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可以也不相信别人。因此潜逻辑不同。在此之前你与你妻子争论时,必须先争论,在银行的人可不可能诚实的问题。

    而在讨论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时,为了更准确的描述,这就需要找出潜逻辑,一个共同的潜逻辑下才能进入辩论,那样辩论才是同一个问题。

   如:劳动价值论上,多数人预先就给出了一个默认的价值定义,认为它是“有用性”,它们争论劳动是否是“有用性”源泉,如果来了一个认为“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那么他们在讨论上就会有冲突,这就需要说出潜逻辑。先讨论价值是一种“有用性”,还是一种“人类劳动”问题。

   如劳动价值论者,有时会认为那些说“劳动创造价值”的人是神经错乱,在他们看来劳动又怎么能创造人类劳动呢?但有些人把这个“价值”认为是“有用性”,劳动有可能制造出“有用性”来,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这样两个人争论起来,其实他们说的是不同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 22:42:28
这一点自然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很有体会,他自己都说他从不用语言来进行复杂的思考,很多时候总是思考完成,再用语言组织起来。

实际上社会科学也应该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 22:42:47
这一点自然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很有体会,他自己都说他从不用语言来进行复杂的思考,很多时候总是思考完成,再用语言组织起来。

实际上社会科学也应该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 23:43:20
4# 精忠岳飞
照你这么说,特斯拉才是最接近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理论完成的人。

哲学问题很大程度上本身就陷入了文字打架,怎么去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 13:34:47
lodoss087 发表于 2011-7-1 23:43
4# 精忠岳飞
照你这么说,特斯拉才是最接近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理论完成的人。

哲学问题很大程度上本身就陷入了文字打架,怎么去思考?
这扯不到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而是准确陈述客观事实的问题。在研究各种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中,应该持有的就是这种原则。

但是社会科学不等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毕竞人是以外的观察者可能做到客观,但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就包含在其中,有些人就是要用诡辩来掩势这一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