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1135 9
2022-12-21

4/6

追求高收益惹的祸——基础题和提高题


各种理财产品之间,存在激烈的收益率的竞争,APP上显示的“7天年化收益率”只是低一点,产品的规模就会相差巨大,理财公司和银行渠道都是按规模提成,收入自然也是相差巨大。


那么,这些理财产品是如何提高收益率的呢?


股票投资可以深度研究公司,但固收类产品只能靠资产配置,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差别就看两点:


1、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2、具体标的选择


下表为当前全市场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的种类与相应的比例:



如果把这些资产配置当成一张试卷,相关资产也可以分为三类:基础题、提高题和压轴题,获得想要的收益率,就要在相应“难度”的资产上下功夫。


先看基础题——占比15%的同业存单、占比14%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以及占比3%的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共计32%。


这些都是非常安全的资产,是最低风险的货币基金的主要投向,2020年以后的“净值化时代”,很多大机构,本着考试求稳的心态,不断提高这一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力求降低净值波动,再利用渠道优势卖给那些只要求比货币基金收益率高一点点就行的客户。


但这些资产的收益率太低了,关键是大家都差不多,收益率做不出差距来,如果想在高一个风险级别的产品上竞争,就得重点攻克“提高题”了。


再看提高题——占比53%的债券。


债券类资产可以说是理财产品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战场,大部分理财产品都希望通过债券配置,实现“相对高收益和低波动”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下来,提高债券投资的收益有“三种武器”:加杠杆、信用下沉和久期管理。


加杠杆是最传统、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但这个方法的弊端也很明显,加大了波动,更容易出现亏损。所以当前理财产品平均杠杆率为 108.82%,比前几年明显下降了不少,而且更多是被现金管理类产品用于提升收益率。


当前债券“战场”最主流的“武器”是“信用下沉”。


理财产品债券类资产的投向,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虽然都叫债券,但风险收益却完全不同。


利率债,就是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等等风险很小的债券;而信用债大部分都是企业债、公司债,利率更高,但信用风险也高。


想要提高收益率,就要多配信用债,理财产品总体上将近一半的资产配置于信用债,虽然大多是AA+级的债,但这不代表安全,从去年开始爆雷不断的房地产行业,很多债券都是AA+,今年价格都跌残了。


当然,信用债进行分散投资,一篮子组合买入后,个别信用债的风险也是可控的。


为了提高收益率,还有各种债券交易策略,比如“骑乘策略”。


这类策略主要是买入收益率较为陡峭处的债券,随着该债券临期,获得票息的同时,还能收获债券价格的上涨。


但是这一策略在市场整体收益率上行及短端收益率上行时,就会反向减少收益甚至引发亏损的情况,正是本轮“破净潮”的原因之一。


第三种武器是“久期管理”。


通常理财产品期限越长,给的预期收益越高,这是因为可投资的债券品种同样是久期越长,收益率越高,但波动更大;久期越短,收益率越低,波动也越小。


比较合规的“久期管理”是: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将上升,则适度降低投资组合的久期;反之,则适度增加投资组合的久期。


但更多打擦边球的“久期管理”是,发行短期的理财产品,却配置长久期高收益的品种,以提高收益率,吸引新客户。但由于长久期产品的波动性更大,这种久期错配的做法,很容易引发净值的剧烈波动,也是本轮“破净潮”的原因之一。


这三种提高债券收益率的方式,都加大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波动风险,如何做好风险收益的平衡,是非常考验资产管理者的能力的。


不过,债券上的竞争还是常规武器,如果想要冲击更高的收益率,就要在“压轴题”上下功夫了。



5/6

追求高收益惹的祸——压轴题


第一道压轴题是“非标资产”。


债券是银行间市场或者交易所按照严格的规则审核与公开发行的资产,至少程序上没有问题,而非标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还有一些信用证、应收账款等等非公开的资产,大部分投资者都无法判断这些资产对应企业的质地;就好像别人给你一张一万元的银行存单,你立刻就知道它至少值一万元,但如果别人给你一张一万元的欠条,你根本无从判断它到底值多少钱,所以称为非标。


很明显,这是理财产品的资产中,风险最高、收益最高的部分,2018年以前最高可达8-9%。


理财产品喜欢非标资产,还因为它可以设计成1 ~3个月的短期限、高收益产品,很多银行喜欢以此吸引新客户。


非标资产的风险很高,而且有本金全失的风险,所以理财产品的监管要很高的风险资本计提比例,将耗费较多资本,所以2020年以来占比快速下降。


当然,非标资产也有降低组合相关度的正面作用:利率债和信用债在利率急剧变化时,波动的方向是一致的,标准债券占比过高的固收类产品,其净值极易受到债市波动的影响,比如这次的“破净潮”,而非标资产与债券相关度较小,利于对冲风险,平滑净值波动。


第二道压轴题是公募基金和权益类产品。


看上去是两类不同的资产,但实际上底层都是股票,权益类产品通常是指股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具备股票投资的能力,而是通过FOF的形式,选择合适的公募基金,穿透后也是股票。


别看只占几个点(通常R2-3不超过20%),但因为股票的收益与波动数倍于债券,这两类资产的收益通常构成R2-3这个级别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差异的核心来源。


理财产品为了追求高收益率,常常会悄悄提高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很多理财公司都收到过银保监会的罚单,主要原因就是持有的市值占比触发监管红线。


但这一影响收益率的关键资产,恰恰是最不透明的。


如果买股票基金,你可以通过过往几年的业绩去评估该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水平,相当有参考价值,但你根本不知道你买的理财产品买的是什么基金,配的是什么股票。


所以,买理财产品,理财公司比收益率更重要,如果只挑高收益率的,就像是把钱交给你不了解的人去炒股票。



6/6

理财产品也开始“长期主义”了


总结一下,理财产品的“破净潮”,是由债券市场超预期波动、投资者恐慌式赎回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不合理,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的亏损和破净,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净值波动的风险,而非本金永久亏损的风险,不应该盲目赎回,反而可能是“抄底”的时候,债市在非理性下跌后的回升,将成为超额收益的来源。


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那些通过中小银行渠道购买的、净值一条直线上升,收益率又很高,实际所投标的已经出现极大的信用风险的少数产品。


这次银行理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净潮”和“赎回潮”,不但给投资者上了一堂“学费高昂”的风险教育课,也让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谨慎,未来的理财产品的赎回条款将更加严格,同时,更倾向于发行更长封闭期的产品,以应对大量赎回的冲击风险。


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是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导向,所以,理财资产的长期属性也将越来越明显,理财收益的来源,将回归“分享实体经济的增长成果”,而非金融泡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2-21 13:22:03
点赞支持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1 14:23:07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1 14:25:06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1 15:19:09
点赞支持,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1 17:22:59
谢谢分享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