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1330 11
2022-12-24
不止十一人 财经十一人 2022-12-22 12:14 发表于北京

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战争。卖药是一门有利润的大生意。超市便利店的毛利率约20%,而中国A股四大连锁药店的毛利率约为40%。中国A股四大连锁药店为益丰药房(603939.SH)、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和一心堂(002727.SZ)


线下药店之间的战争从群雄割据慢慢演化为逐鹿中原。目之所及,身之所感,药店越来越多了。打开电子地图,方圆500米内常常出现不少于5家药店;在饿了么或美团APP上搜索“双黄连”,大城市居民往往能找到几十种选择,配送速度25-50分钟;走在街上,会见到“京东买药好又快,28分钟送药上门”的广告牌;而一闪而过的“叮当快药,28分钟到家”的红色配送车,也提醒宅家懒人们买药的便利性。

北京一小区的线上买药广告牌。摄影/陈汐



表2列出了中国实体药店门店数量的变化。从2011年至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增长几乎停滞,从42.4万家微增到44.7万家。单体药店数量于2011年达到27.7万家后,甚至呈现下滑趋势。


这是因为那时新医改深入推进,医保制度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使药店客流持续下降。而零售药店为了摆脱困境尝试的“多元化”经营也受到政策影响。比如,那时全国范围内实行医保店限制销售非药商品。而且各种政策对药店的规范性要求日益严格。随着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飞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等政策的推行,药店的规范成本不断攀升。加之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的提升以及采购议价能力的缺乏,中小药店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少单体药店被迫关闭或被收购。


从2016年起,头部连锁药店通过新开门店、并购、加盟等手段,积极扩张,并且开始下沉进军县级市场。2017年连锁药店数量首次超过单体药店。2018年开始,零售药店数量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2018年-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增加3万以上。2021年比2017年增加了13.6万间,增长了30%。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增长更快。2021年比2017年增长了47.2%。A股六家医药零售上市公司的门店数增长更加迅猛。比如,大参林从2017年的2952间增长到2021年底的8193间。具体数据参见表3。


药店越来越多,是因为蛋糕变大了。很多从业者认为蛋糕会越来越大,而且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药店的蛋糕越来越大


有两个因素致使药店的蛋糕越来越大:一是处方外流,二是人口老龄化。什么是“处方外流”?一直以来,中国卖药的主场在医院,而不在药店。公立医院占了超过六成的销售份额,基层医疗机构占了一成,剩下的不到三成才是零售药店。但是,转机来了。在历史上,15%的药品加成是中国公立医院利润的重要来源,即所谓的“以药养医”。在这种制度下,高价药、大量开药盛行。这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所以 “医药分离”一直是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出于医保控费的要求,2017年底,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加成”、药占比降至30%等政策。“药品零加成”让医院不能从药品明面获取加成收益,反而要支付药房运营成本,医院经营药房动力减弱。面对药占比考核,医生会少开药、减少辅助用药、或者建议患者院外购药。“药品零加成”“药占比考核”这两个政策导致药品需求开始逐渐流向院外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处方外流”。


2017年可以视为中国医药分离的元年。中国从2017年开始密集出台了多项医疗改革相关政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电子处方流传、网售处方药、“双通道”、DRG/DIP(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加速了“处方外流”。例如,“带量采购”政策鼓励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集采药。这能让药店获得有竞争优势的采购价格,而且药店销售“零差率”集采药还能起到引流作用,带动一些高毛利药品的销售。


公立医院在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之后,品类大幅减少。众多未中标品种出现短缺,特别是外资原研药缺乏。患者需要在院外市场购买一些未中标品种或是中标未中选品种,这让零售药店获得了机会。再例如,“双通道”政策解决了此前“救命药进医保但医院没有货,到药店买不报销”的难题。“双通道”政策加速患者流向零售药店。如果一些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谈判药品在医院买不到,患者可以在“双通道”药店购买,并且享受和在医院买药同等的报销政策。


目前,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各省不同,且不限于谈判药品。例如广西“双通道”目录除纳入156个谈判药品外,还纳入了2335个特殊慢性病用药。这些政策等于把医院的一块蛋糕,直接切割下来分给了普通零售药店,给药店带来了红利。当然,短期内由于种种原因,医院仍会通过院边药房合作、二次议价、拉长上游账期等方式继续从卖药中获利。但随着监管加强,“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根据米内网,公立医院作为中国第一大药品销售终端市场,占比由2017年的68%下降至 2021 年 63.5%,下降了4.5%;零售药店作为第二大药品销售终端市场,占比由2017年的22.6%上升至 26.9%,提升了4.3%。


2021年三大药品销售终端的销售额为1.77万亿元。华西证券预测,预计到2028年,总处方外流的规模将超过7200亿元。其中,零售药店作为院外重要的承接方,受益于处方外流的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口老龄化加剧也催增用药需求。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中国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基数日益扩大。慢性病具有患病周期长、就诊频率低、用药需求大等特点。零售药店能够较好满足慢性病患者的购药需求。还有一个原因,让大型连锁药店摩拳擦掌,就是行业集中度提升。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连锁率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仍是主旋律。虽然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的行业集中度提升较快,但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中国药店的连锁率从2011年的34.7%提升至2021年的57.2%。


根据艾昆纬(IQVIA)数据,美国药店的连锁化率从 1990 年的不到 40%增至2021年的90%。美国、日本前十大药店的市场占有率(CR10)已超过70%。根据中信证券研报,2020年中国前十大连锁药店的市占率仅为27%。从这个数据对比来看,未来头部连锁药店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国家政策也鼓励零售药店行业加快整合。商务部于2021年10月28日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到2025年,培育形成5家至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在政策、需求和发展趋势三重利好之下,线下大型连锁药店被寄予厚望。市场给相关公司的估值也远远高于A股股票平均水平。2022年12月20日收盘,上交所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2.7倍,深交所为23.4倍,而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分别为42.2倍、40.3倍、30.5倍和21.6倍。各类竞争者线下药店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照规模和商圈定位可以分为: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和小型社区店。按照药店的特点可以分为:社会药房和专业药房。需要知道,社会药房一般也会有医保覆盖。四大上市连锁药店医保门店数量占比可达80%以上。当谈到竞争,有一种分类方式特别有意义:股东的属性。


第一类参赛者是加速布局“批零一体化”的医药商业巨头。


一派是以国药控股(01099.HK)旗下的国大药房,华润医药(03320.HK)旗下的德信行大药房,以及上海医药(601607.SH)旗下的华氏大药房为代表。这三家零售药房的股东是排名前三的医药批发企业,且都为国企。对比其他选手,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一是上游资源丰富,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善,进货成本低。巨头爸爸搞批发,儿子做零售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二是医院资源丰富,利于承接处方外流,在布局专业药房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其三是国企背景,出身名门,根红苗正,资金充沛。作为国家队代表的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在2022年6月底达到10569家。其中,国大药房9137家,专业药房1432家。拥有“双通道”资质药房数量在上市连锁中最多,共计676家。


另一派只有一位选手:九州通(600998.SH)旗下的好药师大药房。九州通是民营企业,同时是排名第四的医药批发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单体药店及中小连锁企业加盟,九州通于2021年推出“万店联盟”计划。通过“好药师”品牌授权的加盟模式,整合终端、采购、电商等资源赋能加盟药店。截至2022年9月30日,好药师门店达到10016家(主要为加盟药店),门店增长速度远超上市连锁药店。九州通此前提出了“3年3万家门店”的扩张目标,若该目标能按期实现,好药师将成为国内第一大连锁药店品牌。

第二类参赛者是民营上市连锁药店。


其中包括“四大天王”: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这四家的门店数量已经接近或超过万家。此外还包括健之佳(605266.SH)和漱玉平民(301017.SZ),这两家的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头部的“四大天王”,深耕行业多年,在大本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可复制的扩张模式。他们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药店起步,逐渐成长为区域霸主。又快马加鞭地通过自建、加盟及并购等多种方式在角逐全国市场,完成了从区域龙头向全国性大连锁的跨越。


他们扩张有章法,稳扎稳打,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议价能力。第一步先精耕区域或聚焦区域,在“大本营”重点投入资源,在核心区域高密度布局,不断强化区域优势并辐射周围。第二步结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向全国其他区域有计划地扩张。扩张中注重风险可控,注重效益提升。同时重视人才培养、管理输出、文化融合等环节,从而实现营收、盈利水平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多重提升。例如,大参林按照“深耕华南,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进军全国市场。益丰药房采取的战略是“区域聚焦、稳健扩张”,以“巩固中南华东华北,拓展全国市场”为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2-24 15:22:29
谢谢分享好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4 15:37:38
点个赞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4 16:41:08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4 17:46: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4 20:06:41
感谢楼主分享药店市场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