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23 0
2011-07-05
记者 Daniel Bases; 编译 王洋/戴素萍/王翔琼



路透纽约7月3日电---他们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尝到苦果.因此,北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沽空者,现在将目光转向千里之外的香港.

沽空者透过放空在纽约和多伦多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并发布报告指控这些企业会计欺诈,不但引来各界注目,也赚够了丰厚利润.不过这也令这些中国民企股票的融券成本飙升,从成本角度看这种做空策略将不再可行.

而且沽空者已经将容易攻击的目标摘的一干二净.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通过逆向收购(RTOa)进入美国市场,并且作了最容易被发现的会计造假.

因此,卖空者面临一种越来越大的风险,即沽空者攻击过头,指控在美上市优质中国企业行为不端,并因而面临这些公司和当局提起的法律诉讼.

"已经不再容易得手了.我们要在中国逆向收购企业之後继续前进.目前它们已被打得粉身碎骨.难度正在加大,美国已不再是主战场,而是移往香港,"做空中国公司股票的John Hempton说.他是澳洲Bronte Capital Management的投资长.

通过实施逆向收购,一家企业与另一家已在美国上市的壳公司合并,这样便可以比IPO(首次公开发行)更为快捷、更省钱地进入美国股市.

基金经理们表示,更多投资者关注这类企业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融券做空需求且更难取得股票,同时一些公司股价暴跌,使操作价值降低,更难找到可以获利的操作对象.

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因类似指控而被摘牌或暂停交易,而其它的则因为审计公司辞职而遭遇打击.

这其中最有名的公司包括大连绿诺国际(Rino International)(RINO.PK: 行情)、中国高速频道(China MediaExpress)(CCME.PK: 行情)和东南融通(Longtop Financial Technologies Ltd.)(LFT.N: 行情).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一些公司的股价起初因传言被沽空者盯上而下跌,但之後迅速反弹.



**成本上升**

如果投资人锁定一家据信提供不实资讯的公司,并希望作空股票的话,过去通常能以一年不到1%的成本借券.

"如今成本已飙升至7-70%,"经营Citron Research的沽空投资者Andrew Left表示.某些情况下的借券成本更高,甚至达到100%.


沽空者押注股票将下跌,在市场上借入股票然後卖出,冀望等到价格下跌时再买回来.他们之後再把股票交割给卖出对象,中间的差价即是获利.

Muddy Waters是最着名的沽空机构之一,该公司研究主管Carson Block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路透表示,借券益发困难使其难以投入资金和资源,调查该公司怀疑有作假嫌疑的企业.

"最近要放空变得困难许多.在这里要用掉100%的保证金购买力才能借券,而且坦白说,有一些其他交易所并未赶上我们过去八个月的变化,"研究投资公司Geo Investing的销售和每日营运主管Dan David表示.



**沽空气氛升高**

香港当局已暗示,他们认为近来诸多问题是因为在美国的上市标准不严格所致.以香港为例,打算上市的公司必须要提供获利能力纪录,而美国上市则没有要求这点.

一位与香港监管当局密切的消息人士,驳斥有关香港市场存在许多问题的看法,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承认,有些企业能在美国上市的方法存有问题,而在香港将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不过,Hempton并不茍同.

"香港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基于一些简单明了的事实--有许多高市值股,也有许多造假行为.第一家遭人踢爆资产造假的中国林业企业是在香港,不是在加拿大,"Hempton表示.

Hempton指的是中国森林(0930.HK: 行情),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告知董事会帐册可能有不合规情况,其股票于1月停牌,而其前执行长则面临有关当局的调查.

更近的例子是多伦多上市的嘉汉林业(TRE.TO: 行情),在被指控造假後,其股票挫跌导致市值蒸发逾40亿美元,尽管该公司否认有造假.

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可以挖出不少中国企业假帐问题的地方.

周四时,新加坡交易所(SGX)谴责中国多媒体公司凯欣达数码娱乐(KXDD.SI: 行情)及其前董事长刘伏生违反一连串规定,包括未披露其已结束业务营运.

就在同一天,纺织品制造商中国高纤(CGXF.SI: 行情)称,特别审计师已得到证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底的现金和银行结存约为9,300万元人民币(1,400万美元),而非该公司最初公布的11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字无疑开始支撑沽空者目标逐步转变的传闻.

根据研究公司Data Explorers指出,港股的沽空股数占流通股数比率(short-interest)正在上升,而美国上市中资企业的此一比率从近期高位下滑.

今年迄今,美国上市中资企业的平均沽空股数/流通股比率过去六个月增长一倍至5.8%,不过已低于6.7%的近期高点.

Data Explorers表示,香港上市股的沽空股数/流通股比率明显较低,但已从去年年底左右的0.81%升至1.34%.

Data Explorers研究主管Duff Gordon称,"两地区的趋势相同,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这可能与设在香港的对冲基金较少有关."

Gordon认为,不太可能有大量散户投资人会将焦点从美国市场转移至香港市场.


"香港沽空股数/流通股比率上升,但这或与更广泛的宏观问题相关,"他表示.

过去一年有关中国经济荣景可能变成泡沫破灭的疑虑升高,尤其是因为房地产可能出现泡沫.中国当局致力于放缓经济成长步伐,从而抑制投机性投资及通胀问题.

Kerrisdale Capital Management主要负责人Sahm Adrangi称,"香港沽空股数/流通股比率上升或许是宏观问题,但我认为一些投资者和美国研究机构目前已培养出专业知识,并且仔细检验过此地,他们将技巧应用在香港等地是很合理的."

Adrangi的公司有五名员工,管理约2,000万美元资产.他证实了媒体有关该公司第一季获利上升73.2%的报导,主要来自做空被控造假的在美上市中资企业.

不过Muddy Waters这类公司如果未取得评论上市公司的证照,香港相关规定将对它们造成障碍.

Block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对讨论个股的言论自由保护到达什麽程度.

而且并非所有投资者都打算做空香港上市的公司.

对冲基金Shah Capital总裁兼首席投资官Himanshu Shah表示,"现在正在上演一场猎杀.他们将(在香港)寻获一些公司,我认为长期而言这将有利于投资者."

Shah表示,中国正朝着正确方向."这不会在一夜之间或是一个季度就大功告成,但中国企业的整顿清理确实已经展开."(完)



--审校 蔡美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