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于同任何朋友争辩,仅就自己了解提供一点观察,供以后可能考研需要相关信息的同学或者朋友参考。
1. CCER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导向,找工作虽然学院和老师们并不反对和过多干涉,但不是培养的主流。如果要评价中心最近几年的发展,以学术研究和论文等等考察更恰当一点。
2. 往年CCER的毕业去向里面,去业界工作的也有很多比较好的单位,这很重要的是跟生源有关系,因为无论出国还是找工作,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都差不多,聪明、勤奋、谦逊、善于交流、专一、自制力和执行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在每年40名左右的研究生里面,那些相对较好的学生通常不会全部选择出国,而是去找工作,因此就会有很好的毕业去向,相信这些人即使是在北大光华、经院、清华、人大这些较好的经管类院系读研究生,毕业也会有较好的工作去向。但是CCER2011年毕业的这一届学生(08年秋季入学)比较特殊,是因为中心08年开始加强对博士生的培养力度,博士生数量也在这一年增加(08年录取的博士数量是近几年顶峰,09年、10年则又下降,分别为7名和4名),同时取消了校外考博这条途径(从09年开始只能直播或者硕博连读)。这一方面提高了博士生源,但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分流了硕士的生源,就我个人的接触了解,08年入学的这一届直播和硕博连读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一个指标是第一年三高基础课程的平均成绩),如果他们选择出国或找工作,都可能会有很好的去向。因此,11年的毕业去向未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情况。
3. 说到学术研究,也许纵向比较,中心没有过去的优势地位那么突出了。但我个人感觉,这更多的是因为光华、清华、人大、复旦、上财等等其他经管院系的进步更快,因为大的图像是最近10年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去大的书店看看书架上陈列的经济学教科书,跟十年前相比从数量种类到内容深度都增加数倍),中心进步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这就像给定相似的制度条件,初始禀赋不同的经济体的人均收入会收敛一样。国内较好的几家经济院系也许在未来就会成为并立竞争的局面。这对中国经济学界和经济学专业的同学而言是好事,不必去过分夸大后进者的崛起,也不必过分菲薄先行者被逐渐赶超,也许未到接近峰顶处,就难以体会更近一步的艰辛,在山脚下行路总是会很轻松惬意。
4. 有朋友根据中心主页上的工作论文的观察认为中心的学术水平或者学术努力在下降,也有一定偏颇。相对而言,中心在学术方面对公共宣传不够,可能是因为纯粹的学术研究本就是专业领域内的学者讨论的小众话题,对公的文字还是非学术的文章较为容易接受。仅就研究生的培养和学术发表看,我还没看到有能够支持中心学术水平下降这一论点的证据。从我接触的最近几届情况来看,无论硕士博士,那些以学术研究为未来选择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在中心读到第三年左右的时候,就会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一流期刊或者SSCI的英文期刊发表,扣除审稿周期(有投《经济研究》审了一年的),有的甚至在研究生第一年结束就做出了后来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只是这些发表都不会作为新闻在中心主页上宣传,或者在论坛上摆出来炫耀,所以难为外人所知。另外一点,中心老师始终强调同学们尽可能争取在国外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因此有些研究定位就比较高,国外比国内的发表周期长很多,因此文章常常要做很久,例如今年毕业的一位硕士的一篇文章,如果定位国内发表可能只要半年的时间(他之前已经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过其他文章了),最后花了两年半反复修改才最终在国外期刊发表。这些情况很难为外人关注到,当事的学生也很少主动出来宣传,所以会造成外界一定的误解。
5. 关于周其仁老师的评价。我想说的一点,至少在中心,周老师是非常受各位老师尊敬和佩服的,即使是那些从芝加哥、斯坦福回来的老师们,在讨论相关问题时,都会非常认真听取周老师的观点。周老师所在的那一代中国学者,因为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出国读博士时已经30多岁、40岁了,如果本科不是学理工科出身(钱颖一、田国强老师那样的),很难再像我们现在这样学习三高。他们只能扬长避短,以最朴素的经济学逻辑去解释和说明问题。与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给定要分析的现象,所使用的逻辑推理越简洁,这个解释的规格就越高,越需要功力,越需要超凡的经济学直觉。这一点上,一位国内很有资历的教授(北美规范PHD出身,拿到国外tenure)曾经评价周老师,说周老师也许只学过经济学101课程(经济学原理),但周老师的经济学直觉是他见过在国内的这些经济学家里最好的。你如果认真读周老师的文章,会发现他已经能够仅用文字和数据就把道理讲清楚了,而且让人信服。对于真正需要听取见解的人而言,That's enough。也许你能够通过一个模型把这些逻辑讲得更加严密,可那也许只是做了一个高级微观的经济学练习题而已,又有多大的边际贡献呢?
6. 最后,想给未来可能有志考取中心的同学一点个人建议,如果你研究生毕业想去工作,最好不要来中心。不是说中心毕业找不到很好的工作,而是因为中心的各方面学术训练还是非常严格,会牵扯你很多本可以用来投简历、实习的时间。去光华、五道口或者其他的金融系、商学院、管院更合适一些。但如果你是愿意踏踏实实积累一些学术功底,进行一些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