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34 0
2011-07-12

国领导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认为,他们的威权主义政治和干预主义经济政策是优越的。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即使是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那几个月,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都维持在6%以上。与此同时,西方的市场经济国家却陷入了深度衰退,目前仍在为重新站稳脚跟而苦苦挣扎。

但中国最近出现的一系列严峻的经济和政治挑战,却给北京的这番自我表扬打上了问号。其中一些挑战直接源自于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出台的政策。更何况,中国过去10年十分重要的经济转型,只有在国家进一步放松对老百姓个人事务的干预时才能成功,这意味着中国ZF重新获得的自我满意可能要以中国未来的实质性损失为代价。

早在2008年6月,此次金融危机刚刚初露端倪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言辞尖锐地告知一批美国官员说,北京不再从美国身上学到正面的经验,从此以后它可能只会从西方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三个月后中国《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则更不客气地声称,此次危机恰恰说明自由主义是死胡同,也证明了美国制度这一神话的破灭。

去年底,《人民日报》的另一篇社论将多党民主制和分权制等“西方”概念嘲笑为“不适合中国”的东西,并称赞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为有效。这些言论与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009年3月的讲话遥相呼应,他在讲话中告诫说,中国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制度。

然而有迹象显示,这样的必胜信念出现得太过匆忙了。中国一系列问题正在浮现,从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到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普遍不满,再到公司治理和腐败问题的大量涌现,不一而足。这些问题不仅显示北京对经济危机的命令式/控制式应对并不像它最初宣扬的那么成功,还显示加快自由化进程可能是使中国免于滑向经济失败的唯一道路。


自由市场正在揭穿北京的虚张声势。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股票(即H股)的价值依然低于2010年1月的水平,而亚洲除日本以外股票市场总体指数这段时间却上涨了18%。在上海上市的A股表现甚至更差,该指数在此期间下跌了11%。上周,新加坡的主权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宣布,它将大量出售手中两家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淡马锡对中国有深入了解,它此举使市场进一步受到惊扰。

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宣称,中国决策者已成功将通货膨胀这个妖怪收回到瓶子里。但这一成果是以连续数月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为代价的。信贷紧缩对私营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严重,这类企业是推动中国企业家活力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在引擎,它们在中国国有银行的放贷对象中总是被排在末位,一直处于增长动力不足的境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