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济正从滞涨转向衰退,周期领先的中国经济已走过谷底迈向修复。三年疫情对信心、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新决策层将以务实态度,聚焦信心重建与经济恢复,重启经济,稳定地产,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活力,力促经济恢复合意增长。尽管海外衰退可能增添新的波折,但中国经济修复之路已然清晰。中期内中国经济将持续向科技、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消费驱动转型。中国将扩大开放,更加主动地塑造全球化。
全球经济修复不均,增长前景分化,未来两年东盟、印度和中国增长较快,北美和欧洲经济增长较慢。全球周期不同步的原因:疫情演进、防疫策略和经济重启均不同步,宏观政策分化,俄乌冲突影响有差异。
美国疫后超级宽松推升宅经济需求、商品消费、资产价格和通胀,加上供应瓶颈和劳工短缺,高通胀和高利率持续较长,最终带来衰退。美国此轮衰退可能是中小型衰退,稳健的家庭和银行资产负债表降低了金融危机和大衰退的概率。
中国政策重点已从防疫转向稳增长,GDP增速将从2022年2.7%回升至2023年5.1%和2024年4.7%。因病毒流感化、失业压力大、内需恢复渐进和外需下行,中国再通胀效应比较温和,CPI增速从2022年2%小幅升至2023年2.2%和2024年2.5%,PPI增速从2022年4.3%降至2023年-0.5%和2024年1.6%。
中国消费和服务业有更大修复空间,社会零售额和服务业GDP增速从2022年0.6%和2%回升至2023年6.5%和5.9%,投资增速从2022年5%放缓至2023年4.3%,2024年升至5.3%,商品出口增速由2022年7%降至2023年-3.5%,2024年升至6.5%,商品进口增速由2022年1%降至2023年0.5%,2024年升至4.5%。
中国重启经济速度快于预期,疫情高峰或在2023年1-2月出现。经济重启通过恢复场景、提振信心及改善就业和收入,对消费、房地产和资本支出都有提振作用。消费或呈现螺旋式回升趋势,疫情传播将推升医疗需求,被冰冻的出行、社交和娱乐较快释放,消费快速修复,而后再放缓,最后进入耐用消费推动的渐进修复。
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更加宽松。流动性边际略有收紧但合理充裕,可能降准1-2次并适度下调LPR,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速回升,M2增速因避险情绪下降从2022年末12.5%降至2023年末11%。广义赤字率从2022年5.8%升至2023年6.2%,政策性银行和城投企业等“准财政”工具发力,实施新减税降费政策。美元/人民币汇率从2022年末6.92降至2023年末6.65,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中国房地产2023年可能企稳,2024年延续修复。随着投资需求淡出、刚需人口下降和城镇化放缓,住房需求和开发投资已见到峰值,此轮修复周期后将平缓下降。未来两年地产修复周期中启动房产税的可能性较小。
海外经济从2022年滞涨走向2023年衰退,在衰退大幅降低通胀后再转向复苏,资产配置遵循商品(滞涨)—>债券(衰退)—>股票(复苏)顺序。中国经济周期领先,渐进修复周期将支撑2023年中国股市相对较好表现,海外衰退可能为中国股市修复过程增加一些波动。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