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7-16 23:39:30
价值由稀缺性和对人的有用性决定!价值如果由劳动决定,那么两个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价值不同了?人家一年生产一万吨大米,和你生产一百斤大米的劳动一样,一万吨大米的价值和一百斤一样吗?
劳动价值论明显有悖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6 23:40:43
其实对人类有用就有价值!稀缺性影响价值的大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00:34:07
D00F 发表于 2011-7-16 23:39
价值由稀缺性和对人的有用性决定!价值如果由劳动决定,那么两个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价值不同了?人家一年生产一万吨大米,和你生产一百斤大米的劳动一样,一万吨大米的价值和一百斤一样吗?
劳动价值论明显有悖论!
如此荒诞的劳动价值论······这不是垃圾,是什么?
    这些理论,除了迷惑人类的大脑外,它有什么实践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5:57:27
黑夜里的火把 发表于 2011-7-16 00:43
小乖猫 发表于 2011-7-15 23:35
这个简单问题足以表面楼主没有明白马克思的意思,首先对象是商品,而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假如一个普通物品就拿一张创作的油画,原先是白纸经过人类的劳动,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交换,那么他就没能进行这种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交换价值的实现,而交换价值实现的过程是通过交换,即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实现的。马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是合理的,注意是商品价值的决定,而不是价格,是决定不是表现,虽然说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有所偏离,但是从整个社会看符合价值规律,供求不是决定因素,这里深刻体现马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哲学联系,根源上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这是必然的,具体劳动决定了使用价值,体现为物的有用性,而抽象劳动决定了价值,体现为物的价值量,供求不是决定因素,只是偶然因素,马克思从事物的表现认识追本溯源,把握商品价值的内核,就是剥离事物偶然性因素,而把握事物的必然性因素的方法体现。这里强调一点,楼主认识过程一方面对商品的概念认识不够,它必须是商品,即生产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不是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夸大了供求的偶然因素,片面认为是供求决定价格,而认为价值也由供求决定,其实就是夸大了偶然性,没看清必然性的东西是劳动决定价值。
不是“商品”的劳动就没有价值了吗?

      既然是商品,那是交换时产生的价格,不是劳动产生的价值。
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如果目的不是为了价值的实现,通过交换形式实现,谈它的价值的意义有吗?商品价格是由价值供求共同产生,但并非是交换价值决定,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决定,价格主要由价值决定,劳动产生价值也是针对商品而言,对于不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比如自己已经购买的杯子,它的价值交换已经完成,它的价值已经转移给购买时候的商家,我们得到的只是使用价值,此时杯子不再用于交换时候,我们获得的只是使用价值,此时你再去谈这个杯子价值,已经不是商品范畴,谈它的价值不再具有意义了。可以类似引用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承认的必要劳动时间去进一步理解价值价格的关系,价值的概念本身是理论性的概念,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又是不能进行准确度量的,因此马引入了社会承认必要劳动时间概念,目的就是解释价格形成,可以把价格看作是一种现实版的价值,但它本身也不是精确的,至于其中是否包含了供求因素另当别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6:07:31
云涛自卷 发表于 2011-7-15 23:25
马克思不把价值看成财富看成使用价值,而是看成一种社会关系,就会产生很多逻辑上讲不通看起来很别扭的结论。比如,如果交换价值由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显然劳动生产率越高的产品,单位交换价值就越小。于是,一个社会越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它创造的商品交换价值就越小,但是它创造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财富反倒越来越多,那我们要致富,到底要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因为提高生产率一方面使交换价值减少,一方面使得使用价值增加,那我们的社会到底是变穷了还是变富了?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交换价值,还是追求使用价值呢?
这种悖论只是文字上的悖论。商品价值量大小与劳动生产率高低之间构成反比关系,正如上面所说,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存率有提高趋势,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减少,其实这个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密切关系,产量在单位时间上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因此物质变得丰富起来,商品使用价值极大丰富。但是上面所说的是把单位交换价值,模糊看成交换价值,然后错误引导出交换价值(价值的外在表现)与使用价值随着生产率提高呈现反方向变动的悖论现象。哈,文字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6:30:51
29# 云涛自卷
拜托是单位交换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别在语言上模糊。你可以拿火箭和皮鞋都为例,随着生产提高,全社会所有产品,火箭(价值量极高)和皮鞋(价值量较低),随着技术进步,它们都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趋势,反映在数量上就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火箭和皮鞋的数量都变多了起来,但是单位价值量都呈现递减趋势,也就是所获得的单位交换价值减少,但是总的社会财富是不是由于生存率提高带来的单个的单位交换价值降低所能决定的?简单比方下,比如说原先一小时内生产一双皮鞋价值50元,这里把价值和价格不加区分,现在皮鞋同样时间内生产五双皮鞋,每双皮鞋是10元,从价值量上看现在的价值量与过去相比变为五分之一,但是同样时间内的价值量总和并不发生变化。使用价值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呢?也没有,因为交换过程本身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同量等值分离过程。所以说从这个例子中看来,社会商品在流通中并没有通过交换产生的新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按照马的理论这也是解释得通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体现生产,只是反映流通,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生产只是为了解释流通中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资本上生产与积累过程中创造了价值,这多出的价值不是别的,马在解释社会总资本公式悖论中引入了剩余价值的概念才正确解释多余价值量的源泉不是别的,而是工人的血汗,然后由此引入的剩余劳动时间,还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相对的和决定,看得出来马的思路是遵照前人研究经验,特别是重农主义的思想,将价值增殖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这点思想非常可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7:24:42
简单比方下,比如说原先一小时内生产一双皮鞋价值50元,这里把价值和价格不加区分,现在皮鞋同样时间内生产五双皮鞋,每双皮鞋是10元,从价值量上看现在的价值量与过去相比变为五分之一,但是同样时间内的价值量总和并不发生变化。使用价值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呢?也没有,因为交换过程本身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同量等值分离过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e=4&from^^uid=2096659

为什么一小时生产1双皮鞋变为一小时生产5双皮鞋,还可以认为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前后没有发生变化?难道五双皮鞋的使用价值等于1双皮鞋的使用价值?本来吃五个包子才饱现在实际上吃一个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7:45:16
从你的解释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既不能增加交换价值,也不能增加使用价值,那科技进步也就没有意义,不值得去做。而且,剩余价值这个增量也就没有来源,你后边的结论——工人血汗创造剩余价值——又从哪里得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8:43:09
37# 云涛自卷
我想说明几点,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少这是商品的数量问题,不是商品的总价值量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商品价值问题不是一个静止概念而是一个在时间上的反演,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价值量不高的东西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价值量一般而言很高的,同时物质生产的过程随着生产力提高增加了实物数量,当然这是社会财富的范畴。
其三,社会财富与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社会财富是物质数量的多寡,在商品经济体现为商品数量的多寡,不是商品价值总量的多少。所以不能以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价值量总量多少来判断社会财富总量多少。
其四,全社会的价值量对于流通领域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交换过程是一个等价交换过程,而研究流通过程中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只是为了说明价值生产过程不过是在时间轴上的漫步而已,它在时间轴上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也就是生产资料对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

马的研究就是为了扣除非劳动因素对于价值的贡献,承认劳动因素对价值的完全贡献。所以说,并不是5个包子与1个包子是否是能吃饱问题,而是说时间相同情况下它的生产前后与生产商品数量无关,只是与生产技术之外的劳动因素有关,否定生产资料对价值创造,马的价值量与生产效率的理论就是基于否定资料对价值创造的,承认劳动对价值的创造的思想。另外我所说的资本增殖问题可以参见马对于资本积累的相关章节,一般政治经济学教材有介绍。

结论:你不能以生产效率提高,从流通角度按照价值总和不变的观点就否定了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因为我们看的只是流通领域及劳动对价值的创造,这不能否定技术对生产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更不能模糊单位价值量在减少和总的物质数量增多(你的观点中是使用价值在增加,其实是错误的,它是不变的,之前论证过)这样的悖论就导出了生产力是否还要发展的两难悖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9:16:45
小乖猫 发表于 2011-7-17 18:43
37# 云涛自卷
我想说明几点,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少这是商品的数量问题,不是商品的总价值量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商品价值问题不是一个静止概念而是一个在时间上的反演,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价值量不高的东西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价值量一般而言很高的,同时物质生产的过程随着生产力提高增加了实物数量,当然这是社会财富的范畴。
其三,社会财富与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社会财富是物质数量的多寡,在商品经济体现为商品数量的多寡,不是商品价值总量的多少。所以不能以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价值量总量多少来判断社会财富总量多少。
其四,全社会的价值量对于流通领域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交换过程是一个等价交换过程,而研究流通过程中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只是为了说明价值生产过程不过是在时间轴上的漫步而已,它在时间轴上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也就是生产资料对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

马的研究就是为了扣除非劳动因素对于价值的贡献,承认劳动因素对价值的完全贡献。所以说,并不是5个包子与1个包子是否是能吃饱问题,而是说时间相同情况下它的生产前后与生产商品数量无关,只是与生产技术之外的劳动因素有关,否定生产资料对价值创造,马的价值量与生产效率的理论就是基于否定资料对价值创造的,承认劳动对价值的创造的思想。另外我所说的资本增殖问题可以参见马对于资本积累的相关章节,一般政治经济学教材有介绍。

结论:你不能以生产效率提高,从流通角度按照价值总和不变的观点就否定了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因为我们看的只是流通领域及劳动对价值的创造,这不能否定技术对生产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更不能模糊单位价值量在减少和总的物质数量增多(你的观点中是使用价值在增加,其实是错误的,它是不变的,之前论证过)这样的悖论就导出了生产力是否还要发展的两难悖论。
你的论述并不清楚。四点之间没有太多的逻辑联系。以最后结论来讲吧,总的物质数量增多不意味使用价值增加,这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一直不明白,而且我认为你也没有在之前有力的论证过商品数量增加不是使用价值增加。如果一个理论违背常识,只能说是故作深刻。

流通领域不创造价值,是啊,我没有否定啊。劳动创造价值,与生产资料没有关系,是这样啊,我也没有否定啊。我感到困惑的是:你和马克思总是把商品价值看作是交换价值,割断与使用价值、物质财富、商品数量的关系,如果你们定义的价值与财富没有关系,那就请不要用价值这个概念,换个别的。否则,无法让人们不把价值当成财富。一个不研究财富增长只研究是否有剥削的价值理论其实意义也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9:22:26
40# 云涛自卷
既然价值在不流通中产生,你承认了,等价交换不带来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社会表现形式,而价值=使用价值恒成立,使用价值在增长吗?我违背常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19:33:13
40# 云涛自卷
打个比方,你说你买到的一个杯子,已经获得了使用价值了,你说买到的杯子还有没有使用价值?
你还谈有使用价值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是,这还有意义吗?它的使用价值已经获得了,它不再用于商品交换了,它已经是你手中的消费品了,你谈它使用价值,根本没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21:25:54
41# 小乖猫

价值=使用价值恒成立。这个结论是你给的还是马克思给的?我只记得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它的价值特指交换价值,不研究使用价值,他把具体劳动全部剥离,认为所有商品只有一个共同物——抽象劳动,这就意味着,具体劳动形成的使用价值也被他剥离出去了,不在他的研究范围内。如果照你这个结论来看,那交换价值就是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就是物质和精神财富,也就是:价值=财富。这不就回到西方效用价值理论的范围了吗?它与马克思价值理论可是格格不入啊。

如果价值=使用价值,那么价值量的决定就不是劳动时间,而是供求关系了,你已经推翻了自己了。在宋代同一批生产的青花瓷,放在当时也就几文钱,拿到现在可是天价。不要告诉人们,它的价值其实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价格。我想你肯定说服不了群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21:46:36
{:3_56:}{:2_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22:17:29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1-7-15 09:47
如题,事实上马氏在编理论的时候自己发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劳动不一样,却具有同样的价格?这和他的劳动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的逻辑有根本性的矛盾。

最后马氏其实最终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弄了一个平均劳动时间来:
        也就是说你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所有生产这个产品的人决定的。。。。。。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价值不是由你的劳动决定的,而是大家的劳动决定的,。。。。。。。。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凝结的不是你的劳动,而是大家的劳动。。。。。。。
        越想越觉得象玄幻小说,不是么?

价值只是由需求的决定的,这个需求不仅仅是指吃穿住行这些用途,还包括可用于交换、装饰、体现身份等需求,也就是说,这个产品一出现,它的价值就逐渐由这些需求体现,当体现的越大,价值就越高,体现不出来,就没有价值。
        (就如一张稿纸,写的人真的花了很多劳动去写稿,最后文章成名了,这就是具有价值的收藏品;没有成名,这就是废纸,是垃圾。)
价值——由价格决定
      价格——由市场行情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23:46:02
43# 云涛自卷
        真热闹。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P37倒数第二段末尾,“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量内涵见原书P40 “商品的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劳动的量决定的。”“衡量劳动的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的量的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
"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因而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区别。“商品的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
        谈几点理解层面的认识。
        第一、价值量衡量的不同商品的价值的大小。价值量的目的就是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
        第二、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贯穿由商品发展到货币过程的所有交换之中,交换的比例始终是由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量大小确定。
        第三、商品的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注:价值量是针对商品而言的价值的大小而言的。非商品没有价值量这样的概念,也更不可能有价值的概念。
        以上是对价值、价值量概念的澄清认识。

        下面谈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夸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及货币的价值形式,最终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本质上公式只有一个【价值】=【使用价值】,之所以打上【】目的我想说的是不想说质上的差别,它们是量上一致,OK?如果问我什么是使用价值的量,我只能告诉你是通过等价交换所对应的价值的量。旁证:宋涛的课本P72中提及的商品流通公式W-G-W。附带说明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与使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相分离( common sense),整个商品到货币的演化过程中就是货币成为了价值量的代表,一般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构成了使用价值的代表,你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无可奉告,自己理解。因此价值与使用价值的量是一致的,转化为价值而言整个流通过程不创造任何价值。

        至于你说的宋代青花瓷问题,这就不是一般劳动价值论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李嘉图当年的葡萄酒问题的翻版,这也是后来效用论导致的经济学的边际革命的导火索。老调重弹了哈。但是这并没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因为它是针对一般商品而言的。用效用论解释应该是最妥当的。如果按照老马的劳动价值量来解释,我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学派给出了效用论的解释我认为是可取的。
        我的认识和理解是马的必要劳动时间概念的定义是问题的根源,因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针对现有的生产而言,并未对历史的必要劳动时间作出进一步更深的解释和说明。而马的价值量的概念却非要在历史范畴下讨论它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时点上的差别是否存在疏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以为,可以引入一个大范围视角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时间的函数,比如说针对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存在某种增减关系,或者不变等,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宋代青花瓷在现在为何价值很高。当然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时间的关系是由商品的稀有性所决定,我认为是合理的。姑且叫它为商品的稀缺性属性函数,宋代青花瓷之所以造成增殖的原因可以看作这种稀缺性函数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增函数,也就是说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历史范畴看来对于时间而言呈现出递增的情形,那么宋代青花瓷的价值也就随着时间在出现增殖变动。当然,这样就大不同一般商品的价值方面规律了。当然反之有些落后的生产工具之所以出现价值下跌,可以认为这种落后的生产工具的稀缺性随着时间出现递减趋势。这种观点的形成似乎也能够解释共产社会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的减少直至商品的取消,私有制的解体以及物质产品的稀缺性的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8:13:37
46# 小乖猫

呵呵,即赞同效用价值论,又赞同劳动价值论,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各有自己适用的价值理论,全让你占了,真英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8:19:28
我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交换价值由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过去你一天打一把刀,这把刀的交换价值可以换取十斤大米,现在购买了新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天打十把刀,一把刀的交换价值缩减为1斤大米,但是全天生产的刀交换价值还是十斤大米。请问,既然一天打一把刀与一天打十把都可以交换到十斤大米,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个劲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甚至,如果我磨洋工,两天才打一把刀,其交换价值就可以换20斤大米了,不更聪明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8:20:35
这个......是故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8:49:42
46# 小乖猫

你非常喜欢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为了解释宋代青花瓷的价值问题,创造了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来,而且是正比例关系,反正就是什么都要拉上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不能直接把青花瓷的价值问题看成是一种供求关系呢?因为供求关系可以解释任何时间生产的产品它的价值是多少。比如,我现在新发明一种神奇的青花瓷,可以美容养颜的,非常受欢迎,但是由于工艺技术问题不能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结果它的价值很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工艺问题解决了,可以大批量生产了,它的价值也就降低了。过了一千年,社会已经不需要这种青花瓷的实际使用价值了,但是人们发现它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存量稀少,于是,它的价值又被抬得很高。从这种神奇青花瓷的价值变化过程来看,它与时间没有必然的函数关系,价值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与供求关系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9:14:55
支持楼主。
价值由需求决定,而不是由成本决定。
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成本决定价值论,而且由于仅考虑人力成本,因此是片面的成本价值论,属于不完全描述。
价值是促使人们花钱消费的动力,而成本则不是。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有用,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看成本的高低。
价格很容易被看成价值,但价格既不代表价值,也不代表成本。价格本质上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价格总是介于价值和成本之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3:35:50
其实我想做的事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稀缺性之间做一个统一。但我想说明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时间关系是为了解释下稀缺性,当然供求也是可以帮助对稀缺性的认识。所以稀缺性与稀缺性函数之间可能有这层面的关系,哈哈。纯属杜撰的概念哈。注明:这种概念结构本身没有引入供求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3:40:23
比较有意思,最近发现争论有点过瘾了,上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3:42:29
52# 小乖猫
效用决定需求曲线,劳动时间决定供给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3:50:01
说的真对。
价值是由需求决定,而不是劳动时间——根本不需要劳动,需求就决定了一切。价值也不需要成本,更不需要费用。因为空想的价值,既然不需要劳动,自然的,也根本不需生产过程。
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真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3:51:10
劳动是形成新增价值的唯一要素,这种劳动更多的不是传统的模仿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创新性劳动。但是劳动也仅仅是形成新增价值的成本,至于它的价值量的多少,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亦即价值既是一个客观的成本概念,也是一个主观判断的效用概念。我认为价值很简单,就是财富。马克思属于故作深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4:50:09
难道你们在否定价值规律???空想的价值不是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不是技术提高的结果?马不是说过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效用一样么?费解,费解,你们怎么理解这些概念的?全都没有认识深刻。都去面壁去吧,回头看老马如何教训你们!不懂经济规律,必食经济恶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6:29:50
57# 小乖猫

好像你就是老马的代言人,不过也没看出你能教训谁啊,反倒是我们在教训你捏。

我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交换价值由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过去你一天打一把刀,这把刀的交换价值可以换取十斤大米,现在购买了新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天打十把刀,一把刀的交换价值缩减为1斤大米,但是全天生产的刀交换价值还是十斤大米。请问,既然一天打一把刀与一天打十把都可以交换到十斤大米,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个劲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甚至,如果我磨洋工,两天才打一把刀,其交换价值就可以换20斤大米了,不更聪明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7:28:51
1# 烟雨红尘
是需求决定价值呢,还是价值决定需求?
换句话说,商品或服务,是因为其有价值才有需求,还是有需求才使得它们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11:21:09
楼上,请明白一点,那就是价值是相对的,并不是对所有生物都有固定一样的价值的,也就是说,因为需求而有价值,就如一台计算机配置再高,对于一只饥饿的小狗,它有什么价值?

商品、服务,是因为需求存在,才有价值,当客户不需要,就没有价值。
(这里请不要故意误解,不是某一个客户不需要,而是所有的客户!)
就像30年前曾经把整块整块的水晶杂碎卖碎石,现在有几个人舍得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