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9707 13
2011-07-15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重大且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包括企业和投资者可从国内外利差中获利以及为“热钱”涌入国内开辟了道路等。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而不是减少,跟北京方面允许人民币外贸结算的初衷恰好相反。”
摘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http://cn.wsj.com/gb/20110715/bch085806.asp?source=whatnews
请问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15 13:12:46
国际化后可能会导致世界上的外汇闲钱通过外汇渠道拥进中国兑换成人民币,赚取比本国更高的利率差,并期待人民币对外汇的不断升值,外汇的拥进会导致中国储存外汇量升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5 17:07:35
还有就是人民币国际话过程中的跨境结算业务。
该项目的开通导致了国内的许多进口商都通过人民币直接购买国外的商品。
这样就导致了进口商从国内银行购买的外汇少了,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多了。
一句话总结就是,出口赚来的外汇,没有通过进口消耗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6 00:34:20
这是一种人民币的“货币反替代”现象。
所谓“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从而抛售外币资产,持有本币资产,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信贷规模急剧扩大,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货币反替代”问题。
货币反替代是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一定程度上而言,“货币反替代”现象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条件下一种特有的金融现象。经济高速增长、体制转轨,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使中国成为巨大的套利市场。当前人民币实际收益率及其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货币实际收益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的情况下,市场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倾向在增强。
正是由于人民币对外币的反替代作用,造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对外币的反替代程度越大,人们对本币升值的预期越高,就会使得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同时,人民币对外币的反替代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人们就会越来越多地抛售外币,持有本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增加了央行调控汇率的难度,特别是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币冲击的难度加大。随之而来的是,货币紧缩政策被大幅对冲。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自主性受到很大削弱。
货币反替代现象还会进一步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一方面,大量“热钱”不断直接或借道香港间接流入国内,知识央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积累更多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和进口的数额在比例上极不对称(参见张斌“次序颠倒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第一财经日报》。如据张测算,2010年至今,在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中,80%~90%即大约8000亿~9000亿元是进口贸易结算,相当于额外多出了1230亿~138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贸易结算中进出口不对称会产生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以往是以美元支付进口商品的,但现在试点中改为用人民币支付。原本使用美元可以减少的外汇储备,而现在没有减少,相对而言,就是增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1 09:43:57
[em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7 15:58:19
回帖是种美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