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沿海城市。《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中报道1999年报告病例80406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报告病例327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共报告梅毒327433例,较2008年增长了17.09%,居全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三位。2010年报告梅毒385 687例,死亡74例,报告发病率28.9/10万,较2009年增长17.2%,许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或没有去正规医院检查,他们都不在监控数据内。“实际发病率还要高很多,”陈祥生说 “梅毒已是目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显示,2010年5月全国(不含台港澳)报告梅毒发病32190例。随着梅毒患者人数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2010.04—2011.08我科收治22例妊娠合并潜伏梅毒患者:
1.临床资料
1.1本组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24.7岁;其中剖宫产9例,剖宫产9例中羊水过少5例,脐带真结1例,巨大儿1例,脐带绕颈两周一例,合并生殖道尖锐湿疣一例;中期引产5例,其中胎死宫内一例;足月顺产8例。22例中孕期抗梅治疗1例;合并乙肝感染1例;合并艾滋病感染1例;合并乙肝、艾滋病感染1例;合并尖锐湿疣一例。新生儿出生24小时抽股静脉血化验抗-TP均阳性,RPR阳性五例,一例新生儿出生时双手可见梅毒疹,化验RPR 1:2,其母亲孕早期、孕晚期正规足疗程抗梅毒治疗两个周期(其母孕早期RPR 1:16)。
1.2目前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3]和宫内诊断[4]等三种。其中,血清学试验是最常用的手段。该方法分两类:①非梅毒螺旋体试验:主要为VDRL 和RPR 试验。梅毒感染后4~8 周,上述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对一期、潜伏期、晚期梅毒的敏感性达60~90%;对二期梅毒的敏感性近100%;其中RPR 试验更适合于早期诊断梅毒,我院选用RPR试验。②梅毒螺旋体试验:特异性的螺旋体抗体试验为TP 的抗原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用TP-ELISA 方法检测螺旋体IgG 和IgM 的抗体敏感性高,对一期梅毒的诊断灵敏度为93.8%。我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抽股静脉血化验RPR和抗-TP。
1.3.所有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均进行抗梅毒治疗;孕产妇予泼尼松和苄星青霉素治疗,新生儿予泼尼松和水剂青霉素治疗。推荐在孕妇怀孕的前三月即孕早期首选青霉素治疗一个疗程,剂量要足、疗程规则,在孕晚期再治疗一疗程,这时感染梅毒的孕妇所生宝宝大都是健康的,因为在给妈妈治疗的时候,胎儿也得到了治疗。在怀孕32周后,进行驱梅治疗的效果较差,但总的来说好过不治;对于在孕中晚期发现的梅毒的孕妇治疗原则是随发现随治疗,尽量能有两个疗程的治疗,第二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于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产妇治疗期间应进行随访,若发现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治疗。由于梅毒的传染性,孕妇被安置在隔离病房,担心遭到医务人员、家人和社会的歧视,孕妇和家属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常表现出警惕、焦虑、恐惧和自卑;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隐私,做好保护性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要加强对其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能歧视病人,要鼓励其树立信心,减轻对梅毒的恐惧感, 保持良好的情绪、营养与适当的锻炼,遵照医嘱, 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妊娠梅毒对母体及新生儿的危害。
2.讨论: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常见病,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在于其表面的黏多糖和黏多糖酶,能够与富含黏多糖基质的组织(如皮肤、主动脉、眼、肝脏、胎盘、脐带等)结合,并分解组织的黏多糖基质造成组织损伤。妊娠合并梅毒以隐性梅毒为主,隐性感染率在90 %以上;梅毒螺旋体(TP)通过两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通过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二是感染胎盘,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不良结局为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者的12 倍。较前学者认为,在妊娠16 周之前,由于梅毒螺旋体不易穿过细胞滋养细胞层,因此胎儿一般不会被感染。妊娠16 周以后,由于绒毛膜滋养细胞逐渐萎缩,失去对螺旋体的阻碍作用,因此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近年来,电镜检查发现细胞滋养层细胞存在于整个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在妊娠任何时期均可穿越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发生流产、窒息、死胎或先天梅毒儿,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和梅毒感染的任何阶段。综合分析各期妊娠梅毒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不同。孕妇患早期梅毒时胎儿感染率高,约为70~100%,患晚期梅毒时胎儿被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小,但不能因此放松对妊娠期间晚期梅毒的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胎儿化验-抗TP全阳性,RPR五例阳性,所有新生儿全部以先天梅毒儿给治疗,出院后每月化验复查直到18月,如果仍然化验双阳性可以诊断先天梅毒儿,常规报表按梅毒儿管理。所以要加大对育龄期妇女孕前、孕期常规进行检验梅毒的宣传,我院现常规孕前、孕期检验艾滋病和梅毒,其中五例梅毒就是经医生反复宣教才同意化验而发现梅毒的,只可惜发现得较晚,一例孕期及时进行了治疗,其余的因住院分娩时发现,产后才进行母儿治疗。所以要加大对梅毒妇女的健康生育宣教,提高其就诊及抗梅毒治疗的意识。
参考文献
[5]佚名.郭晓红 妊娠合并梅毒22例临床分析.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http://www.ccclw.cn/yxyy/html/?14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