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金流向,我觉得你存在认识上的错误。你的意思是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被吸纳了。其实不然。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国家投入1万亿人民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这1万亿人民币将可能分别流向材料供应商、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商等单位及劳动者,这些钱将会进行消费或者储蓄,反正有一部分回流到银行,通过银行货币乘数效用放大到市场上,但最终结果还是,银行一部分,单位和劳动者一部分。假设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和劳动者将资金流向了商品房买卖市场,假设占1万亿的80%。房价上涨了,结果这些钱先是流向了地产商或部分投机客。但是房地产商的钱大部分还是要流向ZF国土账户、材料供应商、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商及劳动者身上。房地产商单纯的利润可能不足其中的10%。然后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环节,钱在不断的流动,通过银行乘数效用放大,加剧了房价的上涨。但是这些钱都是在流动中,它们在房地产市场上流动周转。但是随着房价趋升,流动速度大大降低。大部分要么流向其他领域,要么变为了各种类型的存款。所以说房地产并不吸纳资金,只是它可以维持一定的货币流。不管房价下降不下降,只要房价有升值预期,那么这个货币流可以保证,若房价有下降的预期,则这个货币流将转移方向。房地产市场不是海绵,只是一个较大口径的货币流水管。这个管子卡主了,那么货币流将转变方向。因为货币具有流动的本性。
分析完上面的模型,我们就知道,并不是房价不会降,就能吸纳那么多的货币量,而实际是现在ZF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开始着手卡这个管子了,货币流转变方向是不会以房价有没有降为标尺的,而是这个市场的活跃程度为标尺。现在的实际是,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已经跌到最低,货币流已经转向了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