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黄知常老师
2023.2.5
前天获知黄老师仙逝并安葬的消息,很突兀很惋惜;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很遗憾很戚黯。
今天去看望了他夫人,还是以拜年的口风去慰问的---因为按民俗亡者下葬后是不能继续走吊念礼仪的。
静下来回忆,脑子里对他的印象是满屏的;20余年的同事,又多有密切工作联系,具体的听觉视觉回映太多,导致全是他的形象知觉,他是那么的“君子如玉”“温良恭俭让、勤劳严谨亲”。
他是位好老师,真正的好老师,例如作业批改之细致认真以致学生无不被感动;
他是好的学院工会主席(那时不进班子、是职工选举的),参与学院财务公开管理也是细致认真的,他的当选总是满票;
他是一位好长者,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是细致认真的,听课记录本写得严实详尽;
他是好的教学督导,检查、督察与指导都是细致认真的,于别人也许是形式应付主义、于他却总是实用实效主义;
他是一位好同事,不争名抢利,不红脸动气,不说三道四,文质彬彬而温文尔雅。
黄老师突然走了,我这几天在微信群朋友圈与私下交流里看到的听到的是:他的学生、同事、邻居、熟人无不深情悼念、深情缅怀,好评如潮、真情似海!
黄老师突然走了,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感到太震惊了,都很后悔:不知道他生病没去看望、不知道他走了没去送最后一程。今天去看望他夫人才了解,黄老师生前不让家人告知同事与学生、只让兄妹至亲知晓。这让我反思:
第一,对退休了的员工,原工作的部门与单位不能“掉线”“断电”“绝缘”;
第二,即使员工退休了,原工作的部门与单位应该仍然是他们的“娘家”“族家”“老家”。
为什么要这样呢?
第一,如今的市场经济工业社会,过去的家族与邻里社区解散,传统的熟人互帮互助的习俗快消散殆尽,应该建立一种的新的“熟人社会文化”取代,不要一切交给“国家”;
第二,如今独生子女多、还有上千万的失独家庭,没有原工作的单位的帮助很难甚至很“危险”---据说一个寡独老人一次性交了两三百万元给养老院结果几个月就走了,因此,原单位或部门应该起到退休老人的“最后靠山”的作用。
这样做,往大的意义说有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往小的意义说有利于激励单位员工。
人都会老的,人都会走的,“慎终追远”就是通过安排好老人晚年生活、做好对老人的临终关怀以肯定前辈的贡献、感恩前辈的奉献从而培养年轻人“长远利益观念”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格局。
最后,我在此郑重地向黄老师的英灵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生前对我的帮助与提携!感恩您,尊敬的前辈!
黄老师千古,黄老师遗泽万古流芳!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