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EViews专版
2760 3
2011-07-19
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按下面几步进行:
一、明确研究目的,描述理论框架
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理论服务。起初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范围,是解释现有社会热点现象?还是检验不同经济模型和假设的对错?或是预测当前发展趋势,评估经济政策?一旦明确了研究方向,选择了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就要开始广泛的查阅文献,看看已有文献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方法和程度,进行理论或假说的陈述,并用经济学理论来指导接下来的步骤。
二、发现变量关系,估计模型雏形
通过研读相关的经济理论以及比较多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的论文之后,确认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批判性认识已有模型的异同和优缺点,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后,从一般到简单,设定理论的数学模型。
三、收集整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当我们建立了不同的模型或假说后,下一步就是找到可信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再设定,再检验。收集有质量的样本数据,满足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要求。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的检验,根据“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估计计量经济模型。
四、模型参数估计,实证假设检验
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得到参数的估计量。通过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的检验(参数估计量的符号、数值范围、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意义上是否合理)、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预测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客观反映了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能否解释已有的经济现象并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五、经济意义分析,模型预报或预测
如果设立的模型确认了我们所设定的假说或理论,就可以根据模型的结构及参数,对其进行经济意义的分析,还可以将模型用于政策效果预测或预报,根据解释变量的已知,来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大小。从而通过控制某一个可控变量,来产生目标变量。
六、完善经济理论,指导经济行为
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提出,经过实证研究模型的检验,又反作用于经济理论本身——进一步完善经济理论,并指导以后的经济行为。Vladimir N. Vapnik say“Nothing is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加实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19 09:12:26
希望各位看帖的朋友可以指出文中的错误,大家共同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09:16:09
很好,很规范,实证就是新时代的八股文,好写、好审、难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9 20:50:5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