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这是姚明和麦迪相遇的最开始,在火箭眼中,这样的组合将让火箭成为总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可谁都没想到,随着第七战输给小牛,他和麦迪在一起最金色年华的一季结束了。 2005年5月7日,达拉斯,火箭和小牛季后赛的第七场,火箭惨败40分。姚明的第三个NBA赛季画上句号。他说:这一天就像一场电影。只可惜对于他来说,这场电影是出悲剧。
这一年的季后赛本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局,姚明和麦迪组合,加上范甘迪铁血的执教风格似乎正带着火箭升空。姚明的上一次季后赛经验是和弗朗西斯一起,面对有科比,有奥尼尔的湖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不同了,来了麦迪,创造了35秒13分奇迹的麦迪。姚明觉得是时候突破了。
启程来达拉斯前,休斯敦市长亲临丰田中心送行:你们要好好打啊,我可跟达拉斯的市长打了个赌,如果我们赢了,他就要穿着姚明的球衣办公一天,要是你们输了,我可得穿小牛的球衣在办公室呆一天了。笑声中,抵达达拉斯,在当地有名的牛排馆会餐,那地方距离那栋射杀肯尼迪子弹飞出的大楼很近。姚明指着那楼问穆托姆博:“肯尼迪被杀那年,你不是已经来美国了啊。”那时候,大叔的官方年龄是38岁,而肯尼迪被杀是1963年的事情。穆托姆博可爱地想了一想,说:“不,不,别胡扯了,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呢。”众人笑得前仰后合,仿佛胜利已经在手里了。
可缠斗到第七场,火箭被打傻了,没有意识了,记分牌上鲜红刺眼的40分差掩映着替补席上一张张麻木的面孔。那一晚姚明得了33分,麦格雷迪得了27分,加起来60。可全队只拿下76分。看起来姚明的组合没错,可他们身边并没有配置足够出色的角色球员。姚明说“不就差最后一哆嗦了吗,明年我们一定把这扇门撞开。”那时候,他包里装着本《李敖有话说》,第一章节里有这么段话:我有一个很顽固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没有到我口袋的时候,我都不算它是我的,我都认为可能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它不见了,根本不是我的。
2006:姚明职业生涯的前三个赛季,只缺席2场比赛,可后六个,加起来总共缺席了250场。从2006年起,伤病就一直纠缠着他,无论他多努力,哪怕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却总也敌不过伤病的摧残。最终他的职业生涯也是因为伤病戛然而止。
2006年12月24日,休斯敦丰田中心,火箭和快船比赛刚刚开始5分42秒。蒂姆·托马斯从左侧突破了巴蒂尔的防守,一路冲进内线,海耶斯冲到托马斯的突破路线上准备造个进攻犯规,姚明从禁区上线往篮下冲准备盖帽。接下来的一秒钟里发生的事情,几乎折断了火箭的脊梁。托马斯生生地撞到了海耶斯身上,然后双双倒地,先后撞在了正伸着手想要盖帽的姚明的右腿膝盖上。姚明到在了地上,滚了一圈,痛苦地弓起了身子,双手抱住右膝,疼得大叫起来。嘀嗒,一秒钟过去了,足以改变火箭整个赛季命运的一秒钟。
姚明被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比赛之后,检查结果送抵丰田中心,队医琼斯坐在了新闻发布台前,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宣布:“姚明膝盖正面有微小裂痕,最少需要休息6个星期。”从那之后,伤病再没有远离过姚明。
受伤后数天,姚明一直卧床不起,坐卧不宁。他说:“这辈子好像也没这么疼过。你想知道那种感觉吗,找个凳子坐下,把脚伸到另外一个凳子上,然后找个人猛得往膝盖上坐,这样你就知道有多疼了。”几天后的检查时,医生从他膝盖里抽出2000CC的淤血。可姚明并没停止训练,助教锡伯杜去看他,就开玩笑地说,下回来一定带两个哑铃。训练师法尔松叮嘱姚明一定注意饮食,这样才能才伤愈之后尽快回到球场。姚明坐着一切可能的训练,受伤后的第五天,就开始在训练室里汗流浃背了,从坐着投篮,到原地接教练扔来的网球、橄榄球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他盼着球队能保持成绩,等他回来,打进季后赛。
在2006年过去的那一天,他恨恨地说:2006,见鬼去吧。
2007:虽然对于NBA文化来说,姚明是个外来者,可经过五年时间,他已经成熟成长为这支火箭的领袖了,他过来语言关,他熟悉了身边人的习惯和文化,他在球场上越打越好,成为领袖已经水到渠成。
2007年12月10日,费城,夜凉如水,雨水从空中飘落,被风裹着打在脸上,如同小刀切割一般。这个晚上,火箭输了。去年,火箭在费城赢了76人足足50分,可火箭已经跟去年的那支球队不同了,球队在失控,失去凝聚力。前一晚,他们刚刚在多伦多输给另外一支东部弱旅,却并无从屈辱中振奋而起的样子,继续输。有人问穆托姆博:火箭怎么了?他反问:你听说过泰坦尼克吗?
姚明怒了,他骂人了。在多伦多,他说:“我想我该站出来说话了,我得吼两句,让队友们知道现在该振奋精神,该做点什么了。可是我只听到他们‘嗯,恩’的回答两声,就什么反应都没有了。从比赛一开始就是这样,我们仿佛还没睡醒就来比赛了,可无论我怎么喊都没用,他们仿佛跟我一样,有个耳朵是聋的。”到了费城,他继续着:“我觉得我仿佛被交易到了另外一支球队,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谁的状态都会有起伏,我不担心,可我们的问题不在那,我们不团结,我们的思想状态不对,我们……这不是战术的问题,不是传不传球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后来姚明说:“我骂人了,这一次,我说得挺狠的,可我不知道到底这会有什么用。上一次我也说过,我说如果投篮投不好,就提前到训练馆来,每天练上上百个,可看起来也没多少效果。我不知道这么打下去,我们这个赛季能赢回来什么。”
从多伦多到费城,绝不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客场之旅,哪怕多伦多有地道的中餐,费城有姚明喜欢的奶酪牛肉三明治,可在这一次客场之旅中,姚明终于决定站出来承担一个领袖应该承担的角色。看着奥拉朱旺一天天成熟的老记者富兰说,这就是姚明应该做的:“姚明应该继续吼叫,继续更凶狠地打球,在这支球队里,勇士实在太少了,姚明是,他应该继续站出来,越挫越勇。如果他太绅士了,是没有人会听他的,他应该站出来,努力地推翻挡在他面前的一切。
2008:对于姚明来说,NBA的总冠军梦是后加的。在他内心最深处,最终极的梦想是世界冠军,是代表中国打奥运会。他说开幕式,举着国旗迈步进入鸟巢时,听着震耳欲聋的山呼海啸,他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骄傲。
2008年8月末,北京东南二环边上的天坛公寓,空荡荡,异常安静,夜色越来越深,姚明躺在宿舍的小床上,脑袋和心,都空荡荡的。
2008北京奥运,是一个梦。2008年2月,医生告诉姚明,脚踝骨裂已经确诊,需要手术,他的第一反应是,还能打08奥运吗:“如果因为伤病,没法在今年夏天为我的祖国征战奥运会,将会是我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大的损失。我跟经纪人说,考虑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把赶上奥运放在头等位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好奥运会。”八月末,到了梦醒的时候。在五棵松里,他把所有队友聚拢,每一个人都把拳头高高举起来,脑袋碰着脑袋,拳头对着拳头,他扯着嗓子喊到:“是勇气让我们走到了今天,让我们看一看,勇气究竟能让我们走多远。”那是他国家队生涯的顶峰,也是尾声。打完了,他有一种失去目标的感觉。
他说:“失去目标,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没目标了,北京奥运都打完了。我觉得过去的十年生命,拼死拼活地打球,就是为了北京奥运准备。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不知道该想点什么,干点什么。”
后来,离开男篮宿舍时,他把自己的床铺清空了,带走了一条天蓝色的被子,那是他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时,组委会发的,每个人都有一条。姚明把这条被子扛回了中国,铺在宿舍床上,一铺就是八年。那间房一直都是他的,床也是给他留的,每年夏天向国家队报到之后就睡上面,夏天结束,也不带走。可这一回,他把这条被子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