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wx 发表于 2023-2-15 08:31 
意识难道不也是一种实在和存在,不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再延续男子暗恋一个美女的比喻。应该改为暗恋一个美女像。
任这男子怎样想象这美女像多好,实际上只是这男子看见美女的容貌而得出的印象和结论。
这男子是唯心,那美女是唯物。
这男子对美女的印象是存在他的意识之中,他告诉其他人这美女多好。
这意识可以传承,但一定失真,最后以讹传讹,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觉和喜好都不同。
但最少这美女大概多高,肥或者瘦,头发颜色这些讯息是可以传达给其他人的。
但这男子会发现有些人认同他的结论,有些人不认同他的结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客观上是有一个世界,但每个对这客观世界的认知都不同。
有些人觉得这世界很好,有些人觉得这世界很差
例如几个人认识小张,可能就觉得他是好人,但小张这个好原来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
于是我们去除主观的感受,而得出一些比较客观的资讯。就如那美女多高多重这些比较客观的资讯。
这就是唯心论认为客观上大家认同的认知。
但其实这只是相对上的客观,90斤是客观计量,但有人觉得适合,有人觉得有点胖。
人是永远达不到绝对客观的,思想和意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其实这才是佛教最主要的教义,如何如实去认识这世界。
迷的时候看山是山,修行时候发现之前看的山出问题,不够真实客观。
悟了的时候看山还是山,但跟迷的不一样,是客观看到如实的山。
我们的烦恼其实没有客观看到实在的世界,所谓名利其实是人类社会制造出来的。
例如我们习惯一夫一妻制,摩梭族女儿国就不一样了。
无论唯心唯物,其实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也一定不会绝对客观,绝对真实。
因为经过每个人去思维去感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是客观存在物体的真实本体。
而只是我们脑海感受到客体和思维得出的认知。是对客体测量和猜度。
没有美女像,我们不可能产生感受。有美女像但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产生感受。
所以所谓唯物只限于我们知道的范围,我们不知道的范围也不知有多大。
我们可知范围的唯物的客体,其实也只是我们主观对客体得出来的认知,这是唯心。
没有唯物的客体,我们产生不了唯心对客体的认知。
客体客观上是存在,但如果没有人等于什么都没有。
因为无论唯物或者唯心都是人脑袋思维产生出来的产物。
所以唯心或者唯物其实前提都是要有人,而是人对外面世界思维而产生出来的产物。
无论唯心唯物都不是客体的本来面目,只是我们对客体的认知。
就如我们认识小张客观存在(唯物),我们认为小张是怎样的人(唯心)。
但这都是我们脑袋思维的认知,没有我们思维的认知。我们不认识小张,小张一样存在。
但我们不认识小张(认知范围外的客体),怎样认知和思维?
就等于这男子不知道有美女像,如何暗恋美女像?
看到了美女像,然后才会在脑袋产生唯心唯物的思维。
但这都不是美女像本身,是人脑袋对美女像产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