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段文字选自萨缪尔森《经济学》(16版中译本第70页):
价值悖论
200多年以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
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换句话说,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只能用作装饰的钻石却索取高昂的价格?
尽管200年以前,这一悖论困扰着亚当·斯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此做出解释:“水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很低的价格水平,而钻石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了它的均衡价格十分昂贵。”这样作答之后,我们自然还会问:“为什么水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如此低的价格?”其答案又在于,钻石十分稀缺,因此得到钻石的成本很高;而水相对丰裕,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几乎可以不花什么成本就能得到。
然而,这一回答仍然没有将成本信息与同等正确的事实协调起来,即世界上的水的供给比世界上的钻石供给有用得多。我们必须再加上一条真理:即水在整体上的效用并不决定它的价格或需求。相反,水的价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取决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水,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即使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因此,我们发现,像水那样非常有用的商品只能以几乎接近于零的价格出售,因为最后的一滴水几乎一文不值。
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那样,经济价值理论并不难懂,只要你记住:在经济学中,是狗尾巴摇动狗身子。摇动价格和数量这个狗身子的是边际效用这条狗尾巴。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说明来解答价值悖论问题:商品的数量越多,它的最后一单位的相对购买愿望越小。因此,为什么大量的水具有低微的价格。为什么必不可少的物品,如空气成为免费物品,其答案就清楚了。在这两种情况下,正是巨额的数量使其边际效用大大减少,因而降低了这些重要物品的价格。
现在,让我们从后面倒过来对上文进行分析。文中最后一段说道:“商品的数量越多,它的最后一单位的相对购买愿望越小。因此……如空气成为免费物品”。那么当空气不是免费物品时的情况如何呢?比如在空间站、潜水艇或者高山上时,人是否会因为氧气不是免费的而减少呼吸呢?显然,只要不是超人谁也办不到。因为人的呼吸量是由人体的新陈代谢决定的,人不可能因为免费或需付费而改变呼吸量。无论人呼吸的氧气是否付费,其呼吸量总是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不会因为免费而多呼吸。也就是说,不论氧气是否付费,氧气的边际效用总是为零。在两种情况下,边际效用都为零的氧气价格却不相等。这显然构成了新的价值悖论。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饮用水:某地的水源被污染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饮用。于是,人们需要到超市购买桶装水作为饮用水。这时人们不会因为桶装水比自来水贵了很多而减少饮用水的数量,该喝多少水还是喝多少水。再比如我们的主食大米:当大米从一斤一块钱提价到一斤一块五时,我们上个月吃多少大米,这个月还是吃多少大米。
文中的倒数第三段:“水的价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取决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水,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即使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的水的有用性极小,小到只有钻石有用性的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分之一呢?你凭什么这样认定呢?从两者之间的价格比就可以看得出来吗?对不起,循环认证了。水与钻石的有用性用在不同的方面时,是不能比较的。如果认为“最后一颗钻石千万倍有用于最后一杯水,所以钻石的价格千万倍于水”成立。不如倒过来说“因为钻石的价格千万倍于水,所以一颗钻石千万倍有用于一杯水”更好。
文中倒数第四段:“其答案又在于,钻石十分稀缺,因此得到钻石的成本很高;而水相对丰裕,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几乎可以不花什么成本就能得到。”这里说到了成本,这样的回答应该没有多少异议。实际上,边际效用论是从消费者选择的角度得出的价值理论。如上文中倒数第三段所说的“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水,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边际效用论是一种在成本制约下的效用理论。但是,当我们从生产和交换角度出发时,只要产品有市场(效用),只要其价格大于成本,那么我们就会想方设法进行生产和交换直到市场价格接近成本,而对没有市场(效用)的产品,谁也不会去生产和交换。这时,我们又似乎可以得出另外一套价值理论——在效用制约下的成本理论或劳动价值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23:37: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