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铁老大”涨价行为分析
铁道部作为一个行业的管理者利用自身行业垄断的优势提升车票价格的行为,不是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的,不属于市场行为。
本来在运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铁路车票涨价本无可厚非,但票价只涨不跌自然不合理。另外,春运涨价本身就不合法,因为属于公共服务的铁路调价,应按《价格法》举行听证会。如果涨价是按市场规律操作,那么面对正月初一、初二的一些空荡荡的列车,“铁老大”没理由不降价。
根据垄断的边际收益和价格分析(孙亚峰,1998),有图2。
其中,AB为需求曲线,AC为边际收益典线。AC在AB之下(取PD=DM),所以图2反映的是一个垄断行业。设价格为P时,需求价格弹性为Ed:
根据各线段所代表的经济含义,OP=P,FQ=MR:
假设;由A、B两市场组成的总市场既定,且它决定了MR,A、B两市场需求弹性不一样。在上述假设下有如下式子:
换言之,当弹性有区别时,为了更多的利润,一般的厂商会在需求弹性此较小的市场(A)索要此较高的价格,而在需求弹性此较大的市场(B)索要比较低的价格。这就形成了“差别价格”[5]。
在春节这一特定期间,会有大量流动人口涌向各类运输中心。此时,回家感受亲情的收益会非常大。一般来说,安全,迅速而又较便宜的仍属火车。所以,春节时期,中国大量流动人口乘坐火车的需求弹性很小,可以说具有刚性,且需求量非常大,符合A市场特征。
在未调价前,铁道部这一国有企业作为垄断部门,通过垄断价格已经增加了它的生产者剩余,且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无谓损失。为了简化分析,假设MC为一常数,如图3)S◇NBCM为损失的消费者剩余,S△MAN为无谓损失,垄断部门利润增加。
在中国,春节期间,巨大的客流量形成巨大的需求量,且需求弹性很小。“铁老大”应用“差别价格”将因其自身低效率经营的高额成本得来的原票价再次上涨,使广大旅客的境况更为不利。
上图(3)因此发生变化。需求曲线DD向右上方移动且变陡峭。MC相对于DD曲线,变化不明显,此处令其不变。面对类似A市场的现状,“铁老大”原本就不合理的票价上将其上调:价格由P1涨到P2,需求曲线由D1变为D2。为简化分析令供应量Q不变,则变化如下图4所示:
由于弹性很小,火车票涨价,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削峰平谷”的效果,但却实在能使“铁老大”再狠赚它一笔。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又在原来的损失上增加了S◇ABCD+ S△BCJ,无谓损失又增加了S△BCJ。
从旅客们的角度讲,他们接受高价票的选择是无奈的。从社会角度看,“铁老大”的这种不合法,貌似符合市场机制的行为,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老大”的自身问题,而且给整个社会的福利造成损失,影响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车票上涨的同时,服务和管理并没有明显改善,其原因仍是缺乏压力与动力:“铁老大”本来就已将其自身低效率经营的高额成本或为获取垄断租金人为夸大的那部分成本计入车票价格,现在又涨价,使其转嫁了成本,更没有提高效率的动力了。
总之,春运涨价的行为:(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春运中客流,但不能有效的削峰平谷”;(2)使“铁老大”短期内又获得更多超额利润,却损害了大多数旅客的利益,使全民福利降低;(3)“涨价”无法促使“铁老大”摆脱其三个缺陷,且使其更满足于目前低效率的状况,减弱了改革创新的动力,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