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19 0
2023-02-26

抱怨抑郁与自我沟通

2023.2.26


不平则鸣,抱怨乃人之常情---抑郁则不是。因此,为了防止抑郁,除了将抱怨付诸于建设性对外行动以克服情境化无能”,还需要做好自我沟通---即认知梳理:因为有些抱怨可能是自己认知不到位导致的“误会”。下面谈谈我们常人常犯的认知差错。

第一,过度自信---人们常常夸大自己的贡献,比如心理学试验证明一次团队活动事后调研、发现全体成员评估的自我贡献百分比之和远远大于1甚至有时候大于2。家庭里也是,夫妻都会夸大自己的“牺牲”。

第二,短视---人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一时的得失,心理学的近期效应就是指人们对最近的印象深刻---于是最近的年终绩效分配的差距、与身边最亲近的同事的对比就特别容易引起不公平的感受。心理学讲的人们常犯的归因谬误也是这样,“得”归因自己的“应得”、“失”归因于环境的“亏欠”。

第三,反应多于反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认为人的大脑有反应直觉处理1与理性研究处理2两套系统,而当我们很忙碌或很虚弱的时候,直觉反应常常占上风---因为系统2是要消耗注意力与很多能量的、系统2所以常常很“懒惰”,这样一来直觉反应对“不公平”的处理往往就凭片面深刻的印象感觉处理,不少的时候就出现了上述2个“差错”。

第四,无意识联想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一只蝴蝶煽动翅翼会引起一场巨大风暴,这是正反馈系统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比喻,我们的潜意识有时候也会犯这样“错误”---例如:某次某某的不如意联想到好多次不如意、于是、自我保护心理自尊心等等被激发,星星之火变成丛林大火。

第五,欺负之中必鄙视,人们对被自己不占理的事情所伤害的对象会不自觉采用贬低对方的机制(如污名化)以满足自己“超我”的“正当合理性”需求,当被鄙视的人们追求“正当合理性”时就觉得对方简直“无理取闹”“神经过敏”---从而对别人“合理的抱怨”引起自己“不合理的抱怨”毫无察觉与警醒。

第六,自我立场覆盖系统力量,人的本能是自我中心的,但人的理智应该系统考量,例如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可以分类为指挥系统与执行系统、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核心系统与辅助系统,但是自我中心立场往往让我们只看到自己所在系统的贡献而常常看不清另一个系统的作用,这样,不公平的感知被放大。

第七,金钱拜物教,在市场社会人们习惯把一切得失都用金钱衡量,这是参照物的僵化;实际上人们的时间自由、闲暇消费、亲密情感、寿命健康以及惬意心情与虚荣自尊等等都是得失计量的依据,但是,金钱拜物教让我们常常只看到金钱的亏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盈利”,于是,很多“不公平”感油然而生、菌集心里发腐发臭。

第八,其他。请读者补充。

上述列举的七个认知差错带来的抱怨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认知梳理来克服的。总的来说,认知差错 5是头领更常犯的,认知差错1/2/6是大众更常犯的,3/4/7的认知差错是头领和大众都一样程度犯的。

请梳理认知、自我沟通、克服自己的认知偏差,也请敢于基于系统理性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设性解决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