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866 99
2011-07-27
外管局称外储不算老百姓血汗钱 是等价自愿交换              2011年07月27日01:31东方网


http://finance.qq.com/a/20110727/000475.htm

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管局对此表示,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外管局同时称,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27 06:43:08
以下摘录自我的书稿《统一经济学的视野》


问题分析举例:巨额外汇储备能分50%吗?
解放思想,也要建立在正确的经济理论之上。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能分50%给中国的国民吗?我看这个问题非常有学术价值和经济实践的指导价值。人,容易陷入理论谬误。一旦理论说,外汇储备不能分也不能动用来进口国内消费品和投资品,官员们就多了一个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不管他实际真正相信这个理论与否。中国中央银行采取和外汇储备挂钩的发行机制,这属于经济实践,它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是否有效、合理的问题。我们讨论的问题是:这笔外汇储备,除了维持正常的国际贸易之外的部分,能否被分配给国人或者被ZF用来进口国外的商品或劳务分给国人。我们分一半外汇储备的目的是增加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
比如说,微软投资100万美元在中国,它拿100万美元换了700万人民币。100万美元的所有权转移给中国ZF(中央银行),700万元人民币的所有权归微软。微软用500万人民币购买厂房,用200万人民币雇工人。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首先,中国ZF,有100万美元外汇储备。如果中国ZF想挣点小钱,它可以买点美国国债,也可以买到其它公司的股票。不管采取啥形式持有,都不改变中国ZF对这些所有权凭证具有完全所有权的性质。而获得这笔资产,中国ZF虽然没有付出等值的商品和劳务,但支付了等额的所有权凭证,它不是靠形成负债取得的资产。
其次,看一下微软,它到中国来,拿着在美国用商品和服务换来的美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美元),换取了中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人民币),它用中国的所有权官方凭证,交换了中国的实际财富--商品和劳务。它在交换后,因为增加了对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在资源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源的价格上涨,进而减少其它企业的资源使用,表现为通货膨胀,单位人民币货币的购买力被稀释;在资源没有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会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这时候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它会造成现有资源的资本化。假设微软生产产品,出口回美国。微软出口会换来美元,会形成新的循环。如果微软投资失败,那么支付的工资部分是无法收回了,买的房产再卖掉,那么会要求兑换美元,只有这个时候,才会对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提出要求。
再次,看一下中国的百姓。假设资源已经充分就业,则会发生通货膨胀,进而发生资源利用方向的转移,比如说,原来用来开幼儿园的房子,被微软买走了,幼儿园的老师被微软高薪聘用了,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就无法享受受教育的福利了。假设资源没有充分就业,微软买的是闲置房,雇佣的是未就业人员,那么,微软的购买,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常情况下大概是,二者兼而有之。
现在,我们明白了:美国ZF和中国ZF在它们发行货币的时候,都没有提供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它们就是提供了一种所有权凭证,这种凭证,方便市场经济的交换和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相对于两国的国民来说,通过两国的所有权交换,中国的国民财富的所有权进行了转移。
如果中国ZF,拿着1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商品和劳务,并把它分给中国人民,或者换种方法,把这100万美元分给全体国民,而全体国民拿着这100万美元去国外消费或进口商品和劳务,这都会提高中国国民的福利。如果中央银行把美元卖给其它需要美元进口国外商品和劳务的人或企业,结果也一样。因为这笔外汇已经被使用了,它吸收了等价的人民币,进口了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对于中国ZF说来,它本来就只是在发行一种所有权凭证,并没有形成负债。它把美元换成财富分给国人,只是把中国全体国民的财富交换形成的债权,转化成中国国民可以实际利用的国民财富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6:43:26
附:戚华建--我国的出口政策对百姓是祸还是福
我们先来讨论现在的这2万亿美金外汇是怎样变出来的。
我们可以自己印美金吗,不可以;我们拿人民币到美国去调换美金可以吗,也不可以;那这么多的美金是怎样变出来的呢,显然是从国内用人民币变出来的。那这人民币从哪里来的呢,就是说,是不是ZF的财政收入呢,不是,因为我们的财政还有赤字,就是说我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够花。那么,显然这些变美金的人民币肯定是从印钞机里印出来的。
印钞机印出来的人民币可以变成美金,这是不是太神奇了;是的,这是一个神奇的经济奇迹。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出口政策下创造的。
有个张三,在时间T1去银行贷了100元人民币,买来原料请工人做了10双皮鞋,再出口到美国,卖了15元美金,按ZF规定,美金在国内要换人民币,所以张三在时间T2拿15元美金到人民银行换到了120元(刚从印钞机里出来的)人民币;然后在时间T3张三还银行在时间T1的贷款100元,这次张三出口皮鞋赚了20元。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在时间T3,我们国家什么东西多出来:1、多出15元美金,在谁手上,在ZF手上;2、多出120元人民币,在谁手上,在百姓手上;(时间T1借出的100元加上时间T2的用美金调换的120元减去时间T3还时间T1借出的100元)在时间T3,我们国家少掉什么东西呢,少掉10双皮鞋。(这就是说,我国少掉的资源10双皮鞋变成了ZF手上的15元美金)那么,在时间T3,这120元人民币一多和10双皮鞋一少,对我国社会的--物价--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如果皮鞋出口后,不是交换美金回来,而是交换10件衣服回来,那么我国社会的商店里虽然少掉10双皮鞋但多出了10件衣服,显然,当货币单位没有增加时,社会物价仍然稳定;可是现在,社会上增加了120元人民币,却少掉了10双皮鞋,所以问题就大了。
问题出在这里,假设,如果社会上做皮鞋的原料(牛)只能够做20双皮鞋(资源是有限的),再设在时间T1前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是120元,那么在时间T1,1双皮鞋的可能价格显然只是6元,现在,出口(减少)了10双皮鞋,反而社会上流通又增加了120元人民币,那么我们问:问题1,在时间T3社会的皮鞋的可能价格是多少呢?
解1:因为社会上原料(牛)只能够做20双皮鞋,现在出口了10双,已知现在社会上只剩下了10双皮鞋;又已知在时间T3社会上流通着240元人民币,所以 240÷10=24
(1)

答1:出口后的社会上皮鞋的可能价格是24元/双。
我的天,算出来,吓你一跳,皮鞋出口后的价格比出口前的价格涨了4倍。
问题2,那么如果出口15双皮鞋呢?
解2,显然出口15双皮鞋的22.5美金,换人民币是180元,加上原来社会流通的120元货币,等于时间T3社会上流通300元货币,300÷5=60
(2)

答2,如果出口15双皮鞋后,社会上皮鞋的可能价格是60元/双。比出口前涨价10倍。
(现在的一本书比以前涨价10倍,一个感冒没有100多元治不下来,普通工人一辈子买不起房子……不奇怪了吧)
我们看到了,我国现在的出口政策对百姓是祸还是福呢?
为什么美金换人民币的这种出口政策会出现社会物价的暴涨呢,这是因为,这种做法的实质跟纸币换资源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说,好像你给我皮鞋,我给你纸币,然后我再拿皮鞋到美国换成美金我自己存放起来。可想而知,我们这几十年的出口资源大部分都在跟纸币交换(据说现在有近2万亿美金购买美国国债,那么就有近16万亿的--多出的--人民币在国内市场流通),我们社会上的物价怎么不暴涨。
当然,如果ZF不是把出口卖回来的美金“刚性”要求兑换人民币,而是让美金在社会上自由流通,那么上述问题什么都没有,这就跟10双皮鞋与外国调换10件衣服的道理一样(自由贸易)。可是,不知道ZF为什么不这样做。这样的出口政策还会导致我国资源迅速枯竭的后果,因为我们现在的大量外汇购买美国国债,这等于把我国的大量的自然资源挖到美国去一样。
我们问,这样的出口政策能维持多久呢,我估计,最多还能维持3-5年左右,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面临挑战。还因为,如果这样的出口政策再持续下去,社会的物价肯定还会涨下去,如果物价再涨它3-5年,这个社会是无法承受的。
还有,今天我们已知就有近16万亿(由2万亿美金换出的)纸币在中国大地任人追逐,现假设有一批人A赚到了这个16万亿,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A把这些钱留在中国有什么用呢?
在我们中国,1、土地不是私有的,这就意味着很多人他自己及子孙在中国是永远没有永久的安身之处的,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已根深蒂固,说不定有钱人在某个深夜突然被革命......于是这些有钱的A就把这16万亿的人民币换成中国的产品,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A们幸福了。显然我们看到了,A这16万个亿人民币的产品肯定是向B买的,这个B也肯定是中国人,那么这些B手上赚的这16万亿人民币放起来干啥呢,B既然能赚A的钱,说明B不会比A傻吧,所以,B也跟A一样,把这16万亿纸币向C换成产品也出口到外国,然后卖成外国钱,移民了,B也幸福了;......同理,接下来是C移民,再接下来是D......(今天,我国大量的向海外的移民说明了这个问题了吧)
这16万亿的纸币,只要ZF不用2万亿的美金换回去,显然永远会在中国大地由A转移到B,再B转移到C......显然每转一手,都会有一批人带着一大批产品连人带货移民国外。
中国人民币,永远只能购买中国人民的东西,它不会飞出中国。我们问,这16万个亿这样一直在中国转下去,最后,我们中国大地上还能剩下什么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我的评论:
戚华建的上述分析,尽管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确,但还是基本反映了中美之间贸易的真相。他对中国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的客观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6:50:32
如果硬说是交换,那也只是国家用带印的纸和国民及其机构所创造的财富之间的交换,更确切地说,是通过货币发行,把一部分国民财富无偿地拿走的所谓的“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6:50:52
收到的税去哪里了,全服务人们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6:55:42
国家外汇管理局,持有如此观点,绝不是缘于他们的经济科学知识的贫困,而是缘于他们经济哲学的扭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