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全传》中的李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11月第4次印刷)
【第252页】
奠定中共基础工作
〔1920年〕8月,以《新青年》(第8卷第1号)复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胚胎组织上海发起组,终于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陈望道、赵世炎、李季、袁振英、周佛海、沈雁冰、李启汉、刘伯垂、杨明斋等。
【第254页】
发起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又称“新青年社”)名义,出版了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第一批主要的著作有:《共产党宣言》,由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的我国第一个全译本,陈独秀和李汉俊校对;《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由陈独秀委托恽代英翻译;《社会主义史》,柯普卡著,陈独秀委托李季翻译;李汉俊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原名《资本论入门》,马尔西著;等等。
【第295页】
1932年10月10日双十节时,闻胡适外访回国,他还致函胡适,拜托两件事:一,求为李季翻译马氏巨著《资本论》筹措生活费,因为译此书“所用时间必须很长,非有可靠生活费,无法摆脱别的译稿而集中力量于此巨著”,并建议胡商之于“庚子赔款的翻译机关”,称赞说:“我知道李季的英德文和马氏经济学知识以及任事顶真,在现时的中国,能胜任此工作者,无出其右。”
【第296页】
陈独秀被捕入狱后,又求胡适提供狱中研究用书和纸笔等;甚至再次要求胡适帮助解决李季翻译出版《资本论》,帮助出版他的《中国文字拼音草案》,并认为中国字“实在是教育普及的大障碍”……
【第599-600页】
领导托陈派小组织 ——「无产者社」
……二是有待发展的对象,签上他的名字时,本人不知道,但是,有人被签上了名,后来还是不参加托派。李季在1921年曾随陈独秀去广州做教育工作,创办《劳动与妇女》杂志。后留学德国、苏联,回国后在上海大学教经济学。这时,他同情陈独秀派,赞成托洛茨基观点,但他要做一个学者,有公开职业,即以真名出版译稿和著作,并且正在埋头写《马克思传》,不想参加党派活动,过地下生活。所以见签真名后,很有怨言,说妨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他后来没有参加托派活动,只是在30年代初参加了与共产党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竭力以托派观点,说明中国的历史与经济,1934年初脱离托派。
【相关参考】
致胡适的信(1920年3月1日)
社会主义与中国(1921年1月4日)
致蔡元培、胡适的信(1922年5月2日)
致蔡元培、胡适的信(1923年2月20日)
与陶孟和先生论马克思主义(1924年)
《通俗资本论》序言(1925年12月)
马克思的家庭教育(1926年5月25日)
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所占的位置(1932年1月)
对于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贡献与批评(一续)(1932年3月)
暴日侵沪期中一个文字劳动者脱险的经过与感想(1932年5月)
通信:被剥削的文字劳动者(1932年7月1日)
关于陶君的批评(1932年7月20日)
谈谈我著马克思传的经过(1932年9月18日)
评胡适校长“察善明理”的“独立”思想(1947年)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1931)
对于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贡献与批评(1932年3月)
我的生平(1932)
马克思传(1933)
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1934)
李季的声明(195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