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42 0
2011-07-28
百姓眼里的经济学
央行购汇的人民币是央行的借款,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了。那么是向谁借的呢?那就要看谁为此付出了。在此姑且不论当前有控制的一揽子汇率政策好坏的问题,但购汇所发人民币确实是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理论上是带来物价的上涨,物价上涨的代价当然是老百姓要背负的。毫无疑问,央行是向老百姓借的款。
借款可以,但现在的问题是借多少,用在哪里,如何归还等,债权人并没有主张权利。在我国现行体制,能够代表债权人的就是全国人大,但货币发行的权利确是央行的直接上级国务院授权的。没有事前决议,没有事后监督,当然不要怪外管局自然而然的产生赖账的想法。所以,体制方面是有问题的,没有人代表老百姓说话。
超发货币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通病,哪个ZF不想多花些钱,于是财政赤字泛滥,这又何尝不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之一。我们不能学美国,那厮依靠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能让全世界的人替他们分担超发的负担,但我们只能让国民承担。我国财政支出原则“量入为出、统筹兼顾、讲求效益”是没有错的,但不讲原则就会出问题。那四万亿的效果是好还是坏呢?依靠投资拉动GDP的做法是不是有问题呢?资金重点支持的对象是不是阿斗呢?都要好好反省一下。我同意借的钱不可能平均分到国民手里的说法,但还是要还的,还得方式就要让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效果,让百姓们都感受得到才对。
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以此为鉴,改过求新。希望以后人大代表能替百姓们多把把关,讨论下借款的理由,评估下使用的效果,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外管局都说出此等**之语,也该好好管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