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肥
2011年7月8日,博纳影业(BONA.Nasdaq)的股价又跌了近10%,公司CEO于东已不太在意,市场波动和残酷是需要适应的。于东曾经装着“美国梦”,数年前他来华尔街访问时,就指着那座标志性的铜牛说,有一天,我一定要来。
美国人也希望博纳早点来。为此,美国纽交所主席和纳斯达克主席分别来到北京他的办公室,进行说服工作,介绍美国市场的理念。纳斯达克主席鲍伯尤为热情,还特意邀请他参加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晚宴,与前任驻美大使洪博培共进晚餐。在这次晚宴上,于东还见到了百度CEO
李彦宏,看着别人赴美上市后的风光和公司的迅速发展,于东心动了。
于东真的来了。在准备敲钟那一刻,他和他的团队喜极而泣,但2010年12月9日上市即破发,随后股价一路向下,当时于东有些冲动:“我要再做一次路演,你们不懂我,我就再讲一遍给你们听!”此后,他曾用个人资金回购来增强市场信心,然而股价很快又被市场打压。
最能感受到资本市场血腥的是中国公司绿诺。《华尔街不相信眼泪》—这是刚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绿诺公司董事长邹德军最近在读的书。从底层的实业做起,几十年后,邹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邹德军自称是个对于资本市场完全没有概念的人。他几年前的上市初衷来自当地官员的建议,官员甚至还直接帮他找来了包括律师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可以提供一揽子服务的中介机构,后来邹知道这些中介机构只是美国的小机构。彼时,环保概念在美国市场正被热炒。
2007年10月11日,绿诺正式在OTCBB挂牌,投资者为美国银行和Pinnacle基金。绿诺是美国银行投资的仅有的两家中国公司之一,Pinnacle则是美国的一家中型基金。由于此时的绿诺已被打造成一个拥有想象空间极大的中国环保概念,因此,上市股价一路攀升,到2008年甚至一度突破了13美元,此时美国银行及Pinnacle基金借机套现退出。
渐渐明白市场游戏规则的邹德军,已不满足在OTCBB“有名无实”,希望可以登上纳斯达克。他开始寻找更大的中介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邹德军在罗德曼投资银行(Rodman&Renshaw)的帮助下,转板纳斯达克市场。
彼时,绿诺还在被“唱多”的轨道上。绿诺每年要支付几十万美元给一家名为Fraze&Frost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后证明,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不仅使绿诺陷入财务欺诈丑闻,还最终捅了绿诺最致命的一刀:将电话录音提供给美国证监会(SEC),称邹德军已承认合同造假。不过,Fraze &Frost并未因自己的揭发检举行为而获得SEC的宽恕。在2010年12月8日绿诺被摘牌后12天,Fraze&Frost被停止所有中国公司业务。
Fraze&Frost揭发的“合同造假”是浑水质疑绿诺的杀手锏。后来有知情者对媒体表示,事实上,绿诺公司与那几家公司确实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绿诺高管曾向中介机构强调,框架协议的执行有很多不确定性,并不完全等于合同。但中介机构表示,没关系。
浑水的创始人布洛克对《中国企业家》说:“为确认绿诺的合同是否真实存在,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按美国的标准,我认为那些所谓的合同并不存在。”
最近两年来,中国是海外资本奔涌的胜地。随钱而至的,还有若干中介机构,它们竭尽其能,想把中国公司带往美国。不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在这些所谓的“机构组合”帮助下,设立了海外架构,运用反向收购方式登上了成本低、监管松的OTCBB市场。以往,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升板融资成为登陆纳斯达克的主流。
“‘中国概念股’,是美国人的称呼,开始他们把我吹上了天,帮助我们找来了私募资金,公司的预期成长也越来越快,不久我们就以较高的市盈率转到了纳斯达克主板市场。”一位2006年转上主板的中国公司负责人对本刊说,“市盈率是一个公司未来虚拟增长的空间,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一定的方法,持续的高增长得有财务数据来支持。大胆的人就财务造假,胆小的人在披露上不规范。”连浑水的布洛克也说:“从我接触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很多优秀的中国公司为了去和资本匹配,被迫去造假。”
2008、2009年,中国概念股的市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供求决定价值,当多数资本都在追逐同一个市场的公司时,中国概念股处于卖方市场,这时,大家对于企业赴美上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是“报喜不报忧”,有投资人也反思说,正是借助那些中介机构的力量中国概念股的估值被推向历史最高点。
这种高市盈率陷阱带来的压力,企业是最终的承受者。“当市盈率过高时,投资人自己也会浮躁,因为他失去了犯错的空间,这种盈利的压力最终会传递给企业家,导致后者铤而走险。”分析人士说。